我市打造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立足铜川转型发展实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抓重点、补短板、重提升、促均等,在完善体系上下功夫,在创新机制上求突破,在提供服务上出实招,在文化惠民上见成效,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积极探索创新,持续强化举措保障,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建成了铜川剧院、铜川博物馆、铜川书画公园、孙思邈纪念馆、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全市公共文化场馆由32个增至63个,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由385.9㎡提高到59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1个,设置率、达标率均达到100。建成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1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6个,建成“文化铜川”云数字平台。打造“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全市文化志愿者由2700余人增至5454人,群众文化团队由527支增至1375支,文化类社会组织由45个增至69个,创编情景组歌《照金》,音乐剧《千金方》,话剧《传家宝》,舞剧《炉火千年》等10余部精品剧目,彰显了铜川特色,讲好了铜川故事,传播了铜川好声音;以小品《归来》、《数来宝》、《一切为打赢》、歌曲《家乡有支歌》为代表的一大批接地气、有温度的文艺精品常年活跃在群众舞台。探索出“一心多点”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并在全省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实现精品化、特色化、常态化。

开展示范区创建活动,是补齐我市文化建设“短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抓手,是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城市转型发展、提升铜川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我市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记者 朱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