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治理 打造平安铜川】“和合共治”让家园更美好

“和合共治”让家园更美好

本报记者 张欢欢

这几日,铜川迎来降雨天气,但走进新区咸丰路街道办锦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模特队、艺术团轮番登场,书法课、绘画课、瑜伽课从不间断,一派热闹景象。

人常说,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更何况一个居住着上万人的社区,左邻右舍间的矛盾、居民与物业间的难题总会层出不穷,但在锦园社区,那么多的琐事、杂事总是迎刃而解,居民们虽来自四面八方,却有着很强的向心力。作为全市最大的住房保障型社区——锦园社区地处新区锦绣新城中心区域,辖区共4个小区,99栋家属楼,12000余户,常住6804户,13300余人,也曾存在“流动人口多,难查;六小门店多,难防;突出问题多,难治”等现实困难,那这道难题是如何破解的呢?

“‘和睦大家庭’的构建不仅需要社区用心用情服务,更需要居民的共同参与,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干,‘和合共治’就是我们探索出的答案。”锦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梦辰告诉记者,和合共治的灵感最初来自小区里的一位热心阿姨。“住在4号楼一楼的董阿姨常常在夜里帮助那些忘记带门禁卡的邻居开单元门,因为她担心晚归的邻居敲单元门会吵到住在对门的独居老人,所以她总是告诉左邻右舍如果忘了带门禁卡敲敲她家窗户就行。董阿姨绝对算得上一位热心人,她平日不一定会参加什么志愿活动,但她一定会在邻里左右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所以我想可以把社区里这些热心人组织起来。”社区党委以融合发展、互助共赢为目的,通过探索“和合共治”治理模式,充分赋予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多层次、多维度的能量和权限,有效激发居民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走出了一条基层善治之路。

这第一步就是挖掘“个人”力量。社区按照“业缘、地缘、趣缘、情缘”成立了包括银发协会、女子协会、法律援助协会、六小门店协会、创业者协会等14个协会组织,把过去的社区“门外人”变为“门内人”,以点带面发挥带头人作用,解决各领域急难愁盼突出问题。这些协会可没少发挥作用,独居老人家的灯不亮了,大家找人来修理;楼道里有杂物了,大家一起清理;婆媳吵架了,大家上门劝和……大家发挥各自所长,管家事、助老人、帮邻里,一起帮着社区管卫生、管治安、管文化。国卫复审和文明城市复审期间,“六小”门店协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六小”门店协会与城市执法大队共同协作,无论是后厨卫生还是门前三包,各个门店都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全部达到标准范围。前段时间,邻里“搭把手”协会向社区工作人员反映,小区围挡破损存在安全隐患,并同物业协商解决方案。社区工作人员一经核实,确实有此隐患,很快,就让工人把围墙修补好了。

这第二步就是挖掘“群团”力量。社区加强党建引领的社会参与制度,坚持党建带群团,积极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统筹社区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支持群团组织一同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使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资源联动起来,开展邻里互助、自助活动,更好满足辖区居民需求。每月由联建单位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例如每周四辖区驻区单位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全科、专科医生进社区开展健康指导、问诊等服务。

这第三步就是挖掘“沉睡资源”。为了弥补社区资源短板,社区通过走访列出群众需求清单和辖区资源清单,建立社区人才资源库,制定出了社区服务清单,最大限度地整合了辖区资源。通过改建阵地建立了和合厅,为居民、协会组织、辖区单位等提供共享场地,以便开展各类活动。在走访过程中,了解辖区居民老年人、就业困难户居多,社区充分考虑居民所需,在辖区开展废旧闲置厂房摸排,建成了社区食堂、社区工厂,解决了居民就餐难、就业难问题,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同时,社区建立了“忘忧室”“共享驿站”“群英室”等,丰富居民业余生活,解决居民日常困难。例如忘忧室以抖音直播、共享驿站为主要内容,架设专业直播设备,帮助辖区居民丰富业余生活;共享驿站集中购买了一些家庭“常用不常备”的工具,如轮椅、电钻、管道疏通工具等,免费供社区居民使用,使居民生活更加无忧。

居民小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锦园社区通过社区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将基层治理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和合共治”的强大合力,与居民一同奏响奔向美好生活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