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折翼天使”飞起来

他们都是未满十四岁的孩子,因为脑瘫、自闭症等种种原因,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进学校。但他们又是幸运的,每个孩子备受社会大众关爱,使这些断了翅膀的“小天使们”渐渐好了起来,有的孩子已经基本康复,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在了明亮的教室里。

因为爱,“折翼天使”飞起来

——铜川千余名群众心连心把爱献给残疾儿童

本报记者 冯洁 朱敏

6月1日上午,位于王益区的铜川康复医院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里挤满了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有公务员、企业家、老师、大学生等爱心人士,有“N+1”“搭把手”等民间志愿服务机构的志愿者,有残联、关工委、卫健委等市、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还有附近的居民,大家一起与85名特殊的孩子共度“六一”儿童节。舞台上,“小天使”们在康复医生和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唱歌、跳舞,虽然经过两个多月的刻苦排练,孩子们的歌声还是有些跑调,舞姿也不够协调,仍然赢得了台下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许多人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和往常一样,大家还为孩子们送来了捐款,学习、生活用品以及医疗、教育等服务。

为“折翼天使”疗伤

开口叫一声妈妈,可能要经过百余次训练;向前挪动一步,可能需要几十天的努力;认会十个数字也许会花费一整年的时间……这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既是医院,又是学校。每天,孩子们在家人的陪伴下,跟着医生、老师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今年7岁的小树进步很快,在这次节目表演中,他在舞台上脱稿表演朗诵,把1000多字的散文诗《赞美你的样子》朗诵得声情并茂,行云流水,这不禁让人回忆起3年前孩子刚来时的情景。当时孩子一步都不会走,一句话也不说。据小树的奶奶讲,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后,2019年就到这里来接受康复训练。说实话,当时并没抱什么希望,只是尽心而已。可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打动了她,坚定了她永不放弃的决心。在康复训练中,她发现孩子记忆力特别好,大家都十分惊喜。医院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了一套训练规划,效果出奇地好。孩子越来越开心,家人也越来越有信心,现在孩子会学习,爱说话,而且已走进学校和正常孩子一起上了一年级。

12岁的蛋蛋是个能吃苦、有追求的孩子。康复训练中无论多么吃力的动作,他都会竭尽全力地完成。在文化课学习中,蛋蛋也非常用功。一直陪护他的奶奶说:“蛋蛋因为出生时缺氧造成脑瘫。3年前刚到这里时,孩子爬着吃饭,爬着走路,浑身软绵绵的根本站不起来,啥都不知道。现在推着助力车能从川口走到文化宫,其实扔掉车子也能走,只是康复医生现在还不放心。蛋蛋数学学得很好,两位数的加减法很快就能算出来。”奶奶说着激动地哭了起来,她说孩子5岁时,有人建议到西安治疗,可问了几家医院,一个月最少花费都要5000元,还不算生活费。家里条件实在不好,就放弃了。来这里3年,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不但康复快,家里还一分钱没花。这对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至于为何不花一分钱,孩子们的家人说,要感谢医院,是医院把家庭该承担的费用全部承担了。院长罗慧说,这些孩子往往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有的孩子甚至被父母放弃,由祖辈收留。为了保证孩子们能正常接受治疗,康复医院主动承担了个人自费部分。

三年多来,铜川康复医院已把100多个基本恢复健康的孩子送进了学校,目前85个孩子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汇聚爱的力量

6月2日,弘鑫钙业、飞雕电器、大风车婚庆、鑫远大药房等7家铜川企业的老总,早早来到康复医院,为孩子们送来了书包、牛奶、面包等学习和生活用品。他们有点遗憾地说,“昨天不知道有活动,在网上看到信息后,这不,一大早我们几个就赶紧赶过来看孩子们了。”

家在铜川的沈阳师范大学学生周星岩,暑假回来第二天就来到康复医院做义工。她领着孩子们一起读书、讲故事。连续3年6个假期,孩子们和她已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铜川矿务局供应处职工杜建林是一名“85”后音乐专业毕业生,一年来,他坚持每周都来给孩子们上两次音乐课。他说,给孩子们上课完全是机缘巧合,一年前,他在医院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一下就被触动了,他决定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飞雕电器董事长周星宽说,“我们牵挂的是孩子,但感动我们的是罗院长和医院年轻的康复团队,他们为这些孩子们的付出用‘感天动地’来形容也不为过。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贡献一点爱,孩子们就会好起来。”

陕健医铜川康复医院是2019年5月由陕煤化集团投资对原铜川骨科医院进行转型改建的集成人、儿童康复治疗的一家二级专科医院。同时,医院还承担着王益区川口社区2万多群众的健康卫生管理和服务工作。罗慧负责骨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以来,突出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由此,康复医院的重担又落在了她的肩上。

罗慧的办院理念只有一个字——“爱”。她认为,要想办好康复医院,必须要付出足够的爱心才能体现其价值。

康复医院现有80多名工作人员,大部分是近几年从各大院校招来的毕业生。初来时,女孩子们没有不哭鼻子的,男孩子们也垂头丧气。他们觉得患者太可怜,认为自己选错了职业,无法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坚持工作。但是一两个月后,他们被罗慧把患者当自己孩子一样的爱所感动,渐渐地和孩子们建起了深厚的感情,后来说啥都不想走了。

为了康复事业,今年56岁的罗慧不遗余力地与残联、医保、教育、人社等部门协调有关方面的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与省、市、区县各医院建立信息渠道,提升为患者服务水平;经常组织开展康复宣传活动,呼吁社会关爱这个特殊群体;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她带领医护人员在各社区大力宣传康复知识,同时深入社区和乡村筛查、评估,动员患者尽早前来接受治疗。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她还到省上专门学习了心理学。

更难能可贵的是,两年前,在医保还没有对接好,也就是说孩子们的治疗费用,除微不足道的残疾补助外,全都需要家庭自费时,罗慧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硬是省吃俭用,把大部分工资节约出来,使小患者们免费接受治疗。罗慧和康复团队的付出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截至目前,铜川社会各界已有1000余名群众参与到关爱残疾儿童康复事业中来,受益儿童达400余人。

“孩子你慢慢来”

今年13岁的小研,语言残障伴随有多动症,经过3年的训练,目前现代舞跳得已达到专业水准。但一直陪伴她的姥姥还是十分焦虑。因为按照相关政策,孩子们满14周岁后便不再享受医保和残联补助。姥姥很担心孩子的将来,她说,如果能在这里学个技术,心里就踏实了。

和小研的姥姥一样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孩子虽然走进了学校,但毕竟和正常孩子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何况有的孩子虽然满14岁但还达不到基本康复的程度。

这些也是许多社会爱心人士反复讨论要解决的问题。罗慧说:“有的孩子康复慢,有的孩子来得晚,所以这些孩子一定要坚持治疗。如果一旦中断治疗,可能前功尽弃。”从事了近20年公益事业的铜川“N+1”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何娟说:“关键中的关键,是想办法让基本康复的孩子尽快学一点技术,将来能自食其力。”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有关部门正在讨论这一问题。

“孩子你慢慢来,有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像‘雏鹰’一样飞得越来越高。”这是家人、康复医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共同心声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