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小蜜桃“码”“证”合一直通大市场

小蜜桃“码”“证”合一直通大市场

本报记者 郭颖

郜仁善正在给桃盒上贴“码”“证”合一标签

7月,又到了蜜桃丰收的时节。走进王益区孟姜塬村,处处都能闻到桃的甜香。

7月6日,顶着大太阳,在孟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合作社负责人郜仁善正忙着给装满鲜桃的包装盒上贴标签,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郜仁善手里的活没忙完,兜里的手机响个不停,不一会接了十几个电话。“郜老板我要30箱桃,地址你知道。”“好好好,这会给你现摘、装箱,等下就发快递,估计明儿下午你就收到了。”……

“你看,都是回头客,这小标签帮了大忙。只要一扫包装盒上的二维码,不仅能看到桃子施肥、浇灌、采摘等各个生产环节,还能了解到咱孟姜塬桃背后的历史典故,顾客看得明白、买得安心、吃得放心。”郜仁善边说边用手机演示。

郜仁善所说的小标签是“码”“证”合一的标签,“码”是指农产品质量追溯二维码,“证”是指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只要按规范生产,就能大胆地贴在桃盒上,相当于桃的“二代身份证”。2020年,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创新工作方式,在全省首家推出农产品质量追溯二维码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相融合的“码”“证”合一模式,在生产有规模、产品有代表性的企业中先试先行,并免费配发了蓝牙标签打印机。

孟农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第一批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的企业,日常管理中建立健全桃子的生产档案,及时规范上传生产记录,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

“码”“证”合一标签让郜仁善尝到了“甜头”。“时代变了,市场也变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了。种植思路也发生了改变,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码’‘证’合一标签让桃子的质量安全看得见、摸得着,效益有了明显提升,去年回头客增加了30%,预计今年还会再增加。”郜仁善坦言。

孟姜塬村因孟姜女故里和盛产水蜜桃出名,“一条桃路走到底”是全村的发展基调。目前,鲜桃种植面积达4500亩,挂果面积3500亩,年总产值35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400余元,成为了全村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目前我国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农产品进驻市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只有不断根据市场的风向标调整发展思路才能赢得市场,“码”“证”合一模式为孟姜塬桃的品质和销量的提升带来了新契机。

“‘码’‘证’合一模式的推广能够确保每盒桃的质量有保证、信息可追溯,倒逼生产主体从‘产出来’一侧加强质量安全内部控制和诚信自律,生产出更多安全、合格的农产品,让消费者更认可,孟姜塬桃品牌更响亮。”市农产品质检中心主任张鹏说。

除了农产品生产企业外,不少小农户也意识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今年,我市农业在小农户中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零距离服务农民群众,推动小农户生产的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信息化管理。目前,已为全市13个有产业基础的行政村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点)配制了合格证自助打印服务一体机,农户可自行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

“目前,我们为全区35家企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配备了蓝牙标签打印机,同时在3个涉农镇办配备了承诺达标合格证自助打印服务一体机,实现了全区合格证打印全覆盖。下一步,将带动更多企业、农户提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追溯系统应用能力,实现种植、管理、销售规范化,促进孟姜塬桃产业提档升级,闯出更大的市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王益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负责人路朋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