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康养新铜川

文旅康养新铜川

本报记者 原玉红 李阳 张梦焕

花溪谷一角

红色研学游

照金花海

炎炎夏日,铜川境内处处生机盎然。群山叠翠、林木葱郁,山、水、湖、谷相映成趣,一幅山清水秀、如诗如画的宜居、宜养、宜游画卷在铜川大地上徐徐展开。近年来,我市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培育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推进区域文化中心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影响不断提升,群众活动影响广泛,文旅惠民效应凸显。

此外,我市还实施“医养结合”“中医药+”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机构和居家医养融合发展体系,持续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为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建立良好基础,让文化铜川的底色更加闪亮,养生铜川的成色更加十足,全力打造生态康养文旅高地。

全域旅游让铜川处处皆美景

漫步铜川各个景区,游客不仅可以体验多种旅游业态,还可以享受安全优质的旅游服务,让人不出远门就可以享受到全域旅游带来的旅游福利。

为了打造旅游名城,我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旅游投入,推进产业融合,着力推进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扎实开展铜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021年,耀州区成功创建成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2月份,印台区、宜君县又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展示了全景铜川的魅力。如今,走进我市的大小景点,可以看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显著成效,铜川已是处处皆美景。

目前,全市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照金滑雪场提升改造项目、药王山景区文化广场维修工程;陈炉古镇景区公路改造工程、玉华宫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进展顺利。编制完成了《铜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13个。陈炉古镇景区、花溪谷景区等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宜君迎宾馆被评为四星级旅游饭店,金锁石林民宿被评为全省民宿建设示范点,耀州区马咀村等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印台区立地坡村、耀州区移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耀州区孙塬镇入选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水峪村、移村、立地坡村入选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陈炉镇老街入选全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同时,我市围绕特色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铜川旅游知名度。节庆活动丰富,全市旅游节庆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影响不断扩大,密集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打造并推出21条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推动我市文创产品创新研发,组织开展“最嘹夜铜川”系列活动、消夏广场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文化惠民需求。

去年,我市文化系统单位与四大景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推进文化进景区、非遗进景区。在节假日期间,市群艺馆、各区县演出单位在景区开展小型演出,烘托节假日气氛。针对市场的变化,开发研发康养、房车、民宿等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吸引力,着力挖掘传统文化,24小时“咸汤面”实现了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填补了我市的市场空白,社会反响较好。铜川书画公园植入仿唐乐舞演艺,成为铜川夜经济的新亮点。着力推进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开发设立了铜川市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收录优质项目120余个。加大项目对接和推介,主动邀请中旅联等10余家企业来我市考察,扎实推进携程集团与我市乡村振兴合作规划项目。

公共文化赋能美好生活

“学生们的创意非常新奇,尤其是耀州瓷韵中的倒流壶,视角表现很新,耐人寻味。”近期,“创意铜川”特色文创产品展在铜川书画公园范宽馆展出,开展当天,李先生恰好在公园散步,听说有文创展览,便打电话叫妻子刘女士一起欣赏。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载城、以文化人,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激发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剧院、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场馆使用效率和运营水平,高水平办好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做优公共文化服务,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铜川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魅力之城。

2020年下半年,大型秦腔新编历史剧《李白长安行》和反映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乡村脱贫致富题材的音乐剧《春满铜城》先后在铜川剧院和铜川工人文化宫上演,铜川千余名观众观看后感叹,像这样高规格、高品质的文化盛宴时不时也能在家门口观看了。

发展文化事业,首先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先后建成了工人文化宫、铜川剧院、铜川博物馆,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增至63个,便民书屋增至37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也得到进一步整合,46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经成为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综合平台。2019年,投资224万元为112个贫困村配备了器材设备,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设备。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近年来,我市围绕“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今晚我登台”等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实施文艺活动,惠民力度持续升级。2020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完成400场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我市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安排精品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赏美景休闲之余感受文化魅力。组织了“书画公园·最美瞬间”“摄影展、360°看铜川”“陕西省阅读摄影邀请展”、好书·为你朗读分享会、非遗产品展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为文化铜川增添文化韵味。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扩大文化惠民服务半径,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创新服务方式,从2019年7月1日开始,对每场政府购买公共演出进行网络实时直播,有效提高了群众参与率,这一做法得到省文化和旅游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为探索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2020年8月,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文化小院建设,对10个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文化小院予以建设资金奖补,完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本土文化繁盛。

医养创典范 康养有乐土

走进新区裕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基地,老人们在做操、打球、针灸等,忙得不亦乐乎,温馨的环境,幸福的生活,医养结合让这里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走在乡间小道,人们总能看见背着药箱、医用器械,穿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走街串巷为老人把脉问诊。除了开展上门居家医养服务之外,一些医疗机构还设立了医养结合病房,通过居家和机构医养服务相结合,让健康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这些只是我市医养结合服务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老年健康工作,不断加快实施铜川全域医养康养规划,全力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健康养老。

2016年6月,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在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基础上,探索出了机构医养和居家医养两种模式的医养服务。机构医养是以医养结合机构为主体,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等综合服务,目前全市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已经达到17家,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总数近千张;居家医养主要由医养结合试点机构的服务团队,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医养签约服务,进行康复护理、家庭用药等健康指导,每年开展不少于8次的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居家医养服务达两万人次。在农村建立了“二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乡医联合服务”模式,在社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疗机构联合服务”模式。同时,将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实现中医药治未病全覆盖,结合全市已建成的孙思邈中医堂,群众在居家医养的同时,就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

以医养结合工作为延伸,我市积极实施安宁疗护国家试点,形成以三级医院为引领、二级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接续的三级安宁疗护转诊服务体系,为临终患者提供生活照护、用药指导、疼痛控制、人文关怀等服务。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和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工作,老年人就医与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为基础的医养服务体系,正在努力将铜川建设成为孙思邈养生体验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区、健康中国试验区,全国一流养老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