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时代】乡村振兴“赶路人”

乡村振兴“赶路人”

——记王益区政府办派驻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圪堵村第一书记冀希

本报记者 张红

远远地就能看到地标性大柳树下,映入眼帘的“村民议事亭”的红牌子,这是党建指导员冀希为做好“听民意,解民优”设立的议事处。村民们农忙之余都在此聊天话家常,当然提的更多的就是这个来自王益区政府办派驻王家河街道圪堵村的第一书记冀希。

驻村是一场“赶考”,农村是“考场”,群众是“考官”,只有真蹲实驻、真帮实干,才能交出满意答卷。驻村工作中,冀希用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俯下身子倾情帮扶,一件件、一桩桩事迹,如涓涓细流温润着全村群众的心田。

自驻村以来,冀希深入农户家摸底子,和村干部一道谋出路,带领全村发展集体产业,硬化、亮化、绿化村“三变”改革商业街,积极推进村北铜川渭北智慧产业物流园项目建设。抓支部强党员素质,真抓实干,在群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冀希时时刻刻把脱贫群众帮扶工作作为主责,主动作为,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日常走访脱贫群众时,得知脱贫户郑军社正为苹果销售问题一筹莫展,他积极对接包村部门和企业家协会,帮助郑军社销售苹果,收入达2000余元。同时,他还为郑军社落实公益岗,使他的基本生活也有了保障。郑军社逢人便夸:“冀希是咱的贴心人,有难处不用你开口,他都为你想好了,这样的干部真是难得啊!”

帮扶扶的是真心实意。冀希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陈根成夫妇落实了慢性病补助政策,并落实计生扶贫优惠金;为郑保亮妻子落实公益专岗,稳固了脱贫成果……

“扶志扶智扶业,让脱贫群众有自己的事做,重拾生活信心,体面做人是我的帮扶初衷。”冀希经常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做宣传,提升了群众对各项政策的知晓率。在他的工作日志里,把全村每户脱贫群众的帮扶情况都逐项记录在案:协调脱贫劳动力参加农业技能培训2期;邀请果业专家进行果园管理现场技术指导,帮助脱贫户发展产业;为郑保亮、郑军社两户脱贫户赠送果树剪等农具;给韩朝海捐赠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多方联系为其所挖药材、野果拓宽销路,增加收入1500元,落实产业分红政策……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扎实工作,让全村的脱贫户家中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2018年驻村以来,冀希把村上的大小事都当作自己要办的大事去做。村上山路崎岖,为了能争分夺秒地帮群众干实事,摩托车成了他的代步工具,积年累月先后骑坏了两辆摩托车;冬日天寒地冻,他的膝盖得了严重的滑膜炎;工作忙顾不上吃饭,经常三顿饭合成两顿饭,让他患上了高血压和胃病;作为家中独子的他,母亲住院也照顾不上。他克服了重重困难,顶着生活重担和精神压力,把驻村帮扶看成了最重要的事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最大的追求。

星空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冀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用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推进乡村振兴,带领干部群众为实现圪堵振兴、创建标杆乡村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