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北望铜川情难却 | 刘平安

北望铜川情难却

刘平安

刘新中老师散文集《北望铜川》,收录了他近年来创作的五十余篇散文作品,或发掘铜川历史文化,或推介铜川山水风光,或反映铜川人文风情,或展现铜川建设风貌,章章节节,洋溢着浓浓的故土乡情,行行句句,彰显着滚烫的赤子之心。每读这些文章,我常常激情澎湃,热泪盈眶,从心底里透出一股力量。

刘新中系铜川走出来的著名作家、诗人,先后在铜川市电瓷厂、铜川市群众艺术馆、铜川市文联工作,长期担任铜川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负责《铜川文艺》编辑工作,创作了以反映铜川为主题的大量文艺作品,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培养扶持了一大批文艺作者,是铜川文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

刘新中1975年即有诗歌作品问世,三次刊登于当年的《铜川通讯》;1976年创作剧本《战台风》被市中心文化馆列为重点作品;1979年长诗《歌》发表于《铜川文艺》,在铜川市引起较大反响,被誉为与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有异曲同工之美;1982年诗歌《红箭头》刊发于中国最高诗歌刊物《诗刊》,是铜川创造这个记录的第一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创作了大量以陶瓷为审美对象的诗歌,出版了陶瓷诗歌专著《窑变》,被诗歌界誉为“陶瓷诗人”;2000年3月,刘新中领衔,创作出版了全面反映铜川红土镇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村魂》以及歌吟郭秀明的长诗《青山作证》,诗作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陕西电视台播出。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和铜川市文化局联合创作的融话剧、诗朗诵、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报告剧《郭秀明颂》,节选了《青山作证》的部分章节作为朗诵词,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汇报演出时,受到温家宝等时任中央领导接见;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刘新中在《诗刊》《星星》《光明日报》《散文》《文学家》等海内外报刊发表诗作1000余首,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500余篇,各类专著十四部。创造了铜川文学艺术领域数个第一,如登上《诗刊》第一人,出版个人诗集第一人,出版诗歌理论集第一人等等。

与刘新中老师相识相知数十年,总觉得,他在铜川文艺界是干过许多实事的,对铜川的文艺事业是有贡献的。

刘新中贡献之一,在于数年锲而不舍,筹备成立了铜川市作家协会、铜川市诗词学会,使铜川的文学创作者有了自己的家。后又倡导助力成立了铜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刘新中贡献之二,在主持铜川市作家协会和《铜川文艺》期间,组织了大量文学活动,开设了“铜川文艺·铜川诗歌大展”栏目,组织了金秋诗会、“铜川杯”“耀瓷杯”新诗大奖赛、“强力发杯”国庆诗歌音乐会、铜川首届农民诗会、铜川首次文艺创作成果展等各类文学活动,特别是1988年举办的“铜川杯”新诗大奖赛,由《铜川文艺》和《长安》编辑部联合举办,是铜川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跨区域的全国性赛事。1988年举办的铜川市首届农民诗会,是改革开放后陕西举办的最早的一次市级农民诗会。

刘新中贡献之三,以《铜川文艺》丛书形式编辑出版了二十余种两万多册《铜川文艺丛书》,助力铜川作家的创作进步,彰显铜川作家的创作力量。

刘新中贡献之四,组织举办多次铜川作家作品研讨会,如有著名作家李若冰、路遥、李星、商子雍、和谷、朱文杰等人参加的铜川文学作品讨论会,有著名作家赵熙、李星等人参加的王任长篇小说《河东镇》、杨生武长篇小说《凤阳堡》《昨夜箫声》研讨会等;并鼎力协助,组织了贾福义的摄影作品展《铜川风景线》,王山水花卉艺术摄影展《冬天里的春天》以及铜川市政府重大文化工程《这方山水》系列丛书组稿编辑工作等等。

刘新中贡献之五,与兄弟地市联合建立了陕西地市期刊联谊会机制,每年分别在一个地市召开会议,加强信息交流,总结办刊经验。负责承办了在铜川召开的“陕西省地市文艺期刊97年年会”,首次设立“陕西省地市文艺期刊文艺奖”,扩大了铜川在全省的影响。积极争取市上领导对市作协工作的支持,经中共铜川市委办公室发文同意,在铜川新区、耀县孙塬村、下高埝乡造纸厂、郊区玉华风景管理处、宜君太安林场、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等地建立了“铜川市作家协会生活创作基地”,为作家深入生活、安心创作创造了条件。

诸多的贡献中,为大家念念不忘的是对铜川作者发现、培养、推介上,可谓不遗余力,这是贡献中的贡献。对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终身会长郭建民等人的帮助支持;对被称为铜川文艺创作黄金一代一批人的扶持,如著名作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吴川淮,著名作家、《三秦都市报》时任副社长王宏哲等,还有铜川方面的著名作家刘爱玲、王可田、李双霖、吕学敏、李建荣、何文朝、程亚平等,还有笔者和第五建平、马腾驰、侯亚萍等等。当然,许多作者身居党政机关,恕不一一列举。相信,这些曾经接受过他帮助和扶持的人都会铭记他曾经不求回报的付出!

2002年3月,刘新中调往陕西省艺术馆工作。虽离开铜川,可他依然牵挂着曾经生活的故土,关注着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变化,一有机会,就邀请铜川作者参加省上的各类文学活动,帮助推介铜川作者作品,策划协助组织了党贵锁文集《自奋集》、黄宏显民间文艺集《幽默人生》以及郭建民、程亚平等多名铜川作者作品研讨会或座谈会;还积极参加铜川方面组织的作家、艺术家采风活动,为铜川方面编辑出版了《彭祖与彭村》《鬼谷子与云梦山》等书籍。每有铜川作者拿出作品,他即帮助联系出版,抽空撰写序文。后又倡导在铜川新区恢复成立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组织举办陕西省农民诗歌大赛,为铜川文艺的繁荣支持助力,为铜川作者鼓与呼。特别是退休以来,他老骥伏枥,激情满怀地创作了《北望铜川》《北有照金》《煤之吟》《总归陶瓷》《我的铜川文艺》《朱鹮来了》《铜川非遗文化说》《小镇故事》《难却乡音》及《铜川城记系列》《瓷厂忆旧系列》《铜川文事系列》等大量思想深刻、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在网络媒体和社会上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2017年,《北望铜川》获铜川市第二届重大文艺精品奖;2019年,《难却乡音》获陕西省2018年度新闻(副刊)一等奖。

纵览刘新中老师文学历程,无论是从他反映生活某一段经历的作品,如三线学兵题材、瓷厂题材、铜川文事题材等,还是从他反映整个社会发展题材的作品,我们都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鲜明的个性——这就是,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无论是在做人上,还是在创作上,他从不趋炎附势,不阿谀逢迎,始终保持着文化人的风骨;这就是,满怀激情,勤奋创作。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他甘于清贫,耐得寂寞,始终恪守着文化人的职业操守;这就是,甘为人梯,扶持文友。无论是组织文学活动,还是培育推介作者,他胸怀坦荡,赤诚相见,始终坚守着文化人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思想敏锐,文采飞扬。他的作品,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折射着深层的思考和独立的人格,展现出创作的潜力和艺术的才华。

2000年,刘新中荣获陕西省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2001年铜川作家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特授“铜川文学特别贡献奖”。他的作品被收入《陕西诗人四十家》,《世界华人诗萃——悉尼世界诗人大会作品专号》,《陕西二十二诗人作品展》等二十余种选本(刊),先后获文化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颁发的二十余项创作奖励。

刘新中老师已年近七旬,铜川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铜川市作家协会主办“品悦书香·幸福铜城”——刘新中乡土文学作品读书会,其实,也是刘新中老师文学生涯的一次小结,是刘老师创作经验的一次分享,也是铜川文艺的一次交流,是对老一代文艺家创作精神的褒扬和赞赏,如果能够给年轻的文艺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激励,也许,这正是刘新中老师的心愿,也是在座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我们因文学而聚集,我们为乡情而共鸣。正如刘新中老师说的那样,让我们用自己的笔,用心、用情、用力,在新时代的天幕上留下深深的印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