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农促增乡村兴

稳农促增乡村兴

本报记者 张军平 刘晓帆 张红

良种良法育良田

夏收期间,高效农机力促提质增效。本报记者 张红摄

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今年的夏收中,我市自主研发的旱地小麦国审品种“铜麦6号”,以亩产766.42公斤刷新全国旱地小麦小面积单产最高纪录。

今年,我市在田小麦32.99万亩,较上年增长0.76%,其中:推广“铜麦6号”良种10万亩、小麦宽幅沟播技术2.16万亩。由于采用了优质良种、机械化耕种、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飞防植保等技术,小麦取得了大丰收,总产7.26万吨,较上年增长5.5%;亩均单产220公斤,较上年增加10公斤,增幅4.76%,创夏粮单产历史新高。夏粮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目前,“铜麦6号”被甘肃、山西、河南等多省农民自主选择并种植,已成为全国旱地冬小麦主栽品种之一,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000多万亩,增产粮食超10亿公斤。铜川的种子‘芯片’正在装进越来越多的“中国饭碗”。

高产的秘诀除了良种,还需要科学的种植良法配合。去年种麦和今年麦管期间,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传经送宝”,为小麦高产开“良方”:从深耕细播、病虫害防治、施肥等各个方面及时跟进,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种肥同播、化学除草、科学追肥、“一喷三防”等细致的技术服务。在夏收期间,我市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收”的重要意识,广泛推广小麦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全面提升小麦机收质量,确保颗粒归仓。

特色产业促振兴

经过多年发展,鲜桃这个特色产业已成为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的主导产业。通讯员 陶博摄

6月以来,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的鲜桃陆续成熟上市,当地群众正忙着采摘、售卖,山间地头处处弥漫着醉人的香气。

桃园里,一棵棵桃树枝繁叶茂,茂密的枝条上挂满了鲜红的桃子,个大饱满、清香扑鼻,让人垂涎欲滴。村民们正穿梭在桃林中,采摘成熟的桃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套袋能达到400万个,每亩能产3000斤左右,预计每亩收入能达到8000到10000元。今年桃的产量保守估算能达到3500吨,将迎来桃子产量的历史新高。”谈到今年的产量收益,孟姜塬村党支部副书记史亚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多年来,孟姜塬村“两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展鲜桃产业,出产的甜桃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目前,鲜桃种植面积达4500亩,挂果面积3500亩,年总产值35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400余元。鲜桃这个特色产业已成为该村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市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其中,孟姜塬村出产的甜桃已成功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宜君县彭镇发展高寒水稻,新区正阳路街道围绕大樱桃特色产业打好果业品牌,耀州区关庄镇打造奶山羊小镇……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断激活镇域经济驱动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还为打造一批批农业产业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乡村风光无限好

夏日的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郁郁葱葱、风光绮丽。本报记者 张红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常态化工作,我市始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重点工作,推动各个乡村美丽“蝶变”,给了人民群众一个柳暗花明、莺飞草长的美丽乡村。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累计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0335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6%;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自然村数量达到1755个,有效治理率达到87.7%;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43.2%;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0.3%;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到100%……

如今,沿着平坦的通村硬化路,驱车在铜川的乡村穿梭,再也见不到往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农村脏乱差等现象,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秀美的田园风光图——干净整洁的村庄、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生机盎然的绿树红花、设施齐全的村文化广场……

龙头企业助升级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香菇已成为耀州区庙湾镇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本报记者 张红摄

1月16日,位于耀州区庙湾镇蔡河村,总投资1.84亿元的庙湾乡村振兴示范区香菇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

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具备菌种研发、菌种制作、菌棒培养、示范出菇及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菌种自主研发和四季实验示范出菇。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收入4100万元,出口创汇400万美元,年税收300余万元,解决就业500余人。

近年来,庙湾镇在龙头企业铜川德祥实业有限公司带动下,着力打造香菇小镇,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现已建成香菇种植基地6处、核心区1处、香菇大棚548座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年生产菌棒300万棒,年种植出菇200万棒400万斤。初具规模的庙湾香菇小镇,已让发展香菇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全镇经济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

强强联合,加快农业产业化升级。我市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新主体的进入,引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增加新技能。

目前,我市成功创建6个国家级示范社、42个省级示范社、32个市级示范社;创建56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7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47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生猪、肉牛、羊、蛋鸡、奶牛5个畜牧产业联盟;创建4个省级、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周陵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强。铜川舞龙头、壮企业,农业产业化迈出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