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用绿色铺就宜居宜业最美底色

宜君县用绿色铺就宜居宜业最美底色

本报记者 谢艳素 通讯员 田亚南

近年来,宜君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自然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绘就了宜君“绿色”发展底色,布局了“生态”发展格局,形成了环保与发展、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的新气象。2021年8月,国家气候中心授予宜君县“中国气候宜居县”国家气候标志。荣誉背后尽是“生态美”的写照,诠释了宜君对“绿水青山”的不懈追求和坚决守护。

植树造林为城乡添绿韵

走进宜君县内的村镇街道,放眼望去,满眼尽是“生态绿”,到处营造出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全面促进宜君经济社会环境高质量协调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宜君县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修复。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全省首个“蚂蚁森林”植树造林项目落地。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50.5%提高到53.83%,全县共有350名护林员,绿化造林7.12万亩。全县林业用地146.45万亩,森林面积121.66万亩。每年“义务植树月”,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植树,为全县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现在巡山和原来不一样了。砍柴、放牧、偷伐盗伐林木的人少了,主要是防火、防治病虫害等,通过大力宣传,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了。”护林员田宜平满脸欣慰,因为他的工作得到了周边村民的理解。

已经在宜君县城生活了几十年的王女士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君人,只要天不下雨,每天清晨都会出去锻炼,走在路上,听着鸟儿清脆的叫声,感受着‘天人合一’的境界,此中有真意啊!”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宜君县多措并举集中力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坚守环保法律法规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0年,宜君县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1天,优良率达93.4%,2021年1月至9月优良天数218天,持续领跑“关中最优”。

为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垃圾、污水、面源污染治理及煤矸石综合利用、环保网格化监控等项目,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021年3月,投资94万元的哭泉镇麻庄村污水管网工程,铺设污水管道1600米,雨水管道1300米,建成标准化45立方米化粪池一座,有效解决了村上98户群众污水排放问题,实现雨污分离。污水管网的建成,使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消除了污染,减少了疾病传染,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麻庄村净水工程只是全县各村、各组进行美丽村庄建设的代表。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升环境质量。宜君县积极推动清洁取暖项目落实。“以前家里也是靠着有烟煤和柴火做饭取暖,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不方便。使用清洁环保煤以后,明显感觉到家里干净了,环境也好了。”黑家河的村民王见说。

农村环境面貌实现蝶变

走进宜君县尧生镇九寺村,一排排整齐的移民搬迁房、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统一标准栽植的绿化树,让人眼前一亮。村民刘水清指着自家新修建的户改厕所说:“现在农村和城里一样,厕所都这么干净卫生。”

宜君县按照“全域旅游,全景宜君”的发展思路,将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紧扣绿色可持续发展主线,以建设“秀美山城、优美小镇、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程,有效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一项项具体工作中,宜君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目的,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政绩写在宜君大地上、镶在群众心坎里,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良、资源高效利用、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宜君,让百姓“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