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铜川】十里窑厂,千年炉火 | 任冰

十里窑厂,千年炉火

任冰

在2021年大火的电视连续剧《大宋宫词》的镜头里,青瓷质的茶盏、茶壶、酒器、烛台频繁出现。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宋展厅,也有一件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家级文物——五代青釉刻花提梁倒流(装)壶。其实,他们同属陕西铜川耀州窑的青瓷。

耀州窑开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宋代是它的鼎盛时期,金代、元代延续其影响力,直至明清衰落,耀州窑一直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著名的青瓷窑场,直与南方的越窑比肩。耀州窑的刻花浮雕装饰在当时独具一格,素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透过1400年从未熄灭过的熊熊炉火,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耀州窑和耀州瓷。

历史上耀州窑的形成得益于三个有利因素:一是土。这里的地质属于沉积岩,含硅含铝,而且是高硅低铝,瓷土的可塑性很强,烧制温度高,瓷化充分。“击其声,铿铿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二是水。窑口所在的铜川黄堡镇自古就有漆水河、沮河从旁流过,这为制瓷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和水运便利。三是煤。铜川是著名的煤炭产区,为烧制瓷器提供了充足燃料。

铜川古称同官县。据《同官县志》记载:“南北沿河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的记载。唐宋时期这里不但为皇室提供贡瓷,其生产的瓷器还远销朝鲜、日本、苏丹、阿曼、东南亚等国。这个时期器物的造型几乎都是仿造唐代的金银器,如三足小盂等,很多葵瓣、菱瓣纹饰。宋代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瓷器的代表,以耀州窑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耀州窑系。河南的临汝窑、宝丰窑、宜阳窑、禹县窑、内乡窑、新安成关窑均深受其影响,烧造青釉刻划花、印花瓷器。这一时期广州西村窑、福建同安窑、广西永福窑和容县窑、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也仿造耀州窑产品。

我们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见到的这只五代青釉刻花提梁倒流(装)壶,正是耀州瓷制作工艺与设计机巧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它于1968年在陕西彬县出土,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足径8.7厘米。壶身浑圆,装饰有缠枝牡丹花和莲花瓣纹。提手雕刻一只长羽凤凰,凤冠飘拂,气势逼人。壶嘴是一对母子狮,母狮张口,凶猛无比;幼狮吮乳,憨态可掬。这个壶没有盖子,但壶底有一个梅花形的小孔。将壶倒置,从此小孔徐徐注水,直至有水从母狮口流出时就代表水注满了。再将壶放正,这时壶底虽然有孔,水却不会流出来,这是因为梅花孔连着一根漏柱,水已经通过漏柱的孔流到了壶的肚子里,称作“倒灌正流”。

耀州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刻花工艺。福建窑、景德镇窑是一刀刻双线;而耀州窑是两刀刻,着力大,线条深,刀锋犀利,图案层次分明,远看似浮雕,但由于厚厚的釉面,手摸上去却很光滑,被誉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除青瓷外,这里还出产黑、白、茶、黄、酱等多色瓷器、唐三彩等。南宋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记载:“耀州黄堡镇烧瓷,名耀瓷,白者为上,河朔用以分茶”,指的就是耀州初创、中国陶瓷史上唯一的釉层厚莹,釉色青白的月白釉瓷器。这种瓷器釉面干净,器型精美,代表了金代耀州窑制瓷的最高水平。元代之后,随着工匠的大量流失,耀州瓷渐成颓势。到了明代,耀州白釉黑彩瓷曾如流星般划过星空,闪亮过一瞬,之后便完全衰落了。

虽不再是天空中最闪亮的那颗星,但千年的炉火却一直不曾有过熄灭。现今,铜川市建成了唐宋耀瓷文化产业园,研发生产出艺术瓷、日用瓷、建筑瓷、新工业瓷四大系列产品。复古高刻结合高端手工,古老技艺融合现代审美,古老的耀州窑正在燃起熊熊炉火,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