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铜川市中医药工作综述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五年来,铜川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中医药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陕西省中医药条例》为统领,以现代中医药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6万亩;中医药相关企业达到54家,中医药产值达64.3亿元;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建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孙思邈中医堂实现城乡全覆盖,市、区县、乡镇社区、村组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依托药王文化,康养旅游释放新活力……

铜川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全国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市中医药发展中心荣获全国卫生计生先进集体和全省中医药工作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强化宣传 《中医药法》深入人心  

全市中医药法宣传活动

铜川市政府将《中医药法》列入“七五普法”规划,在铜川日报刊登《中医药法》原文及释义,每年制定宣传方案,开展《中医药法》主题日宣传活动,累计发放《中医药法》读本3万余册,《中医养生保健》《四季养生》《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等中医药科普资料50余万份,惠民义诊2万余人次。通过组织开展宣讲,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等方式,深化学习效果。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使《中医药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高度重视 顶层设计和保障措施双落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鸟瞰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铜川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中医药产业确定为铜川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之一,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市、区(县)成立中医药发展中心,统筹推动全市中医药工作,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出台《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铜川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铜川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任务清单》等政策措施,修订了《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将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扩大了奖补范围,提高了奖补标准。2021年铜川市将现代中医药产业链确定为全市六大重点产业链之一,现代中医药产业链硕果颇丰。

健全网络 中医药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开幕式

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日益得到发挥。一是强龙头,投资4.69亿元,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七临床医学院暨孙思邈医院,已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二是壮枢纽,加强区县级中医医院内涵建设,投资2.3亿元的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投资2.55亿元新建王益区中医医院和迁建宜君县中医医院,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和宜君县中医医院建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三是打基础,投资2000余万元,按照“六统一”标准建成孙思邈中医堂208家,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四是筑网底,为全市村卫生室配备了针灸针、神灯、火罐等中医治疗设备,每年开展乡医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夯实了基层中医药网底。五是抓补充,抢抓社会办中医试点机遇,建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康养、骨伤、针灸等专科医院13所和中医备案诊所14家。截至目前,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区县中医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思邈中医堂为基础、村级孙思邈中医堂为网底、社会办中医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已形成。

多措并举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铜川特色的孙思邈中医堂

建成葛均波、胡大一院士工作站和吕仁和国医大师工作室,建成郭成杰国医大师学术传承基地,建成米烈汉、李德杰等名中医工作室15个。涌现出市级名中医14名、优秀中青年中医师11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骨干、中医药管理人才培训班10期培训687人次,全市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3人以上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接受过培训。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中医药骨干人才研究生课程班首期招生60人正式开课。邀请陕西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等专家来铜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西医师学中医”等专题培训45期3890人次。90人通过国家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考核认定。8个中医药项目被评为市级非遗项目。

强力推进 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公司科研行政楼

北中医孙思邈医院心血管科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建成北中医孙思邈医院针灸科、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肛肠科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3个,建成北中医孙思邈医院中医外科、市人民医院脾胃病科、耀州区孙思邈中医医院康复理疗科、王益区骨伤医院骨伤科等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3个。社区乡镇孙思邈中医堂能够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村级孙思邈中医堂能够规范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北中医孙思邈医院的火龙灸、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程氏针灸、尧生卫生院的针药并用、新区文家村卫生室的中药贴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受群众信赖和欢迎,成为我市中医药服务名片。2019年我市和各区县均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研发申请使用解毒清肺颗粒等5个疫情防治中药院内制剂。同时大力扶持陕西龙康鑫、海斯诺、颐生堂制药等8家企业建成13条生产线,生产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缓解了我市及周边地区消毒防护用品紧张局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中医药贡献。

补链强链 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升级版  

收获丹参

——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0.6万亩,较2016年增加25万亩,其中道地药材黄芩单品种植达到10万亩,形成了本草堂、药王宜艾等种植企业37家,合作社88家。耀州黄芩、宜君党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黄芩种植标准已发布,初步形成党参、黄芩、丹参、连翘、大艾“铜五味”品牌,成为华润三九药业、天士力药业、红日药业中药材药源基地,建成省级中药材“定制药园”4个,中药材种植成为助力脱贫攻坚重要途径。

——中医药加工优势显现。全市共有中医药关联企业54家,全产业链产值达64.3亿元。陕西兴盛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兴盛德”牌中药饮片已成为省内外各大制药企业、医院、医药超市的首选产品,省内市场覆盖率达到70%以上,年产值达6亿元。陕西方舟制药有限公司拥有53个药品生产批号,面向市场销售的中成药品种10余种,中药产值占总产值的80%以上,其中仅复方斑蝥胶囊一个品种年销售就达到近1亿元。陕西颐生堂药业有限公司仅谷维素的销量就占全国三分之一。照金润泽园、绿川农业、药王故里秦艾等5户中医药大健康企业,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艾条、足浴包、艾灸发热带(垫)、艾绒被、艾绒枕头、金银花茶、蒲公英茶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宜君现代中医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药仓、中药材生产及质量控制实验室、中医药研发中心全面建成。天一秦昆制药已建成投产,达产达效后年产值10亿元。秦诺宁康制药、康旺生物科技产品生产线等8个中医药加工项目正在建设。

——中医药研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挂牌成立,研发的科技成果“治疗甲状腺疾病中药验方”与北京举世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转让协议1020万元。起源科技成功研发出白芨、珠子参等濒危中药材组胚和脱毒技术成果。新丰禾制药灯台叶总生物碱新药已进入临床ⅡB阶段。北中医孙思邈医院、起源科技公司7个科研项目获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支持。

——中医药流通能力不断提升。全市中医药流通企业8家,本草堂、思邈大艾、照金润泽园、药王故里艾业、和丰金银花等5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流通业务。方舟制药、颐生堂药业、兴盛德药业等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天一秦昆的大健康产品远销荷兰、泰国。我市中药材通过定制药园和药源基地的方式销售到深圳、天津、北京等地。

弘扬药王文化 让传统中医药走进新时代  

“大医精诚”成为全市医务工作者的最高精神追求

成功举办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中医国际传播暨“一带一路”国家中医合作研讨会,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依托全国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药王山开展中医药研学游,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结合“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活动,累计完成“四进”活动90余期,发放《中医养生保健素养》2万余册,印发《中医药健康知识》3万余册,受益群众4万多人次。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宜君彭祖药谷等10家单位建成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评定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示范项目29个。《千金方》音乐剧成功试演,首次开展中医特色技术申遗工作,成功注册药王孙思邈相关商标25类74个。

传承、创新、发展。一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铜川中医药发展蓝图擘画如新,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幸福美丽铜川”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