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抓好“四个关口”激发驻村帮扶新动能

近年来,耀州区聚焦驻村帮扶干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紧盯关键环节,突出抓好选人、培训、管理、保障“四个关口”,推动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帮扶有力、作风过硬、激励有效的驻村帮扶干部队伍,切实提升驻村帮扶工作实效。

抓好“选人关”,强化驻村帮扶力量。突出选派标准。把驻村干部人选必须过硬作为“硬杠杠”,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充分考虑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在“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的基础上,采取“派出单位党委(党组)初审+组织、乡村振兴部门联审”方式选优派强。坚持“双向匹配”。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对人选进行科学搭配、优化组合,做到任务匹配、专业搭配,确保派驻人员和派驻村有效嵌入、协同高效。优化帮扶力量。按照“重点部门包重点村、大小结合、分类匹配”的原则,对包村单位适时进行优化调整,有效解决帮扶力量不均衡等问题。建立完善脱贫村、一般村等“五类村”干部队伍台账,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增派35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目前,全区驻村工作人员达到320人,其中第一书记72名,实现“五类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全覆盖。

抓好“培训关”,提升干部履职能力。针对新轮换调整驻村干部人员,灵活培训方式,设置15个工作日的交接和过渡期,组织新老工作队员“一对一”认真做好工作交接和“传帮带”,帮助新任驻村干部尽快找准角色定位、熟悉村情民意、掌握政策标准、理清驻村思路,确保无缝对接。充分利用省市驻村干部培训班以及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暨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全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动员培训会、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钉钉视频会议等各类培训,对驻村干部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稳步提升履职尽责能力。编印《政策汇编》和《应知应会读本》《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任务职责一卡清》等作为实训教材,人手一册,让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做到职责政策熟记于心,切实增强“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本领。

抓好“管理关”,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完善机制。建立健全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管理机制,制定印发《铜川市耀州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驻村帮扶干部职责任务、纪律要求和服务保障等事项,同步印制“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笔记”,清单化、颗粒化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齐抓共管。按照“派出单位主动管、镇(街道)党委直接管、工作队长内部管、工作队员自我管”的思路,梯次推动驻村帮扶干部管理落细、落实、落到位。强化督导。由区委办、政府办、纪监委、组织部和乡村振兴局组成联合督查组,不定期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同时由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和区乡村振兴局专门成立3个研判督导组,对全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情况进行全覆盖式研判督导,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切实加强对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的规范管理。

抓好“保障关”,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持续强化服务保障,按照“五落实一提升”要求,积极协调各镇(街道)和选派单位,着力解决好驻村干部办公、食宿、用水、用电等问题,每年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生活补助和通信费520余万元。按比例落实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每年各1万元工作经费,由镇(街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核报核销。为驻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定期组织驻村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身体状况不佳的持续关注,对身体原因不宜驻村的,及时调整。在组织的严管厚爱、关心激励下,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驻村帮扶工作的成效持续凸显。2021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406.2万元,引进帮扶资金3688万元,实施帮扶项目87个,采购消费帮扶产品330余万元,帮助就业799人,培训干部和群众3458人次,直接带动脱贫群众15000余人。(记者 程红兰 通讯员 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