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让铜川处处皆美景

全域旅游让铜川处处皆美景

本报记者 陈娜

风景旖旎的玉华宫景区

仲夏,淅淅沥沥的一场小雨过后,走进薛家寨景区,只见高山巍峨,云雾缭绕,绿树苍翠欲滴,一幅现实版《溪山行旅图》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中,此景美不胜收。

铜川风光无限好,引得游客纷沓来。铜川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各具特色的景点景区更是星罗棋布、灿若明珠。

为了打造旅游名城,我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加大旅游投入,推进产业融合,着力推进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扎实开展铜川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去年,耀州区成功创建成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2月份,印台区、宜君县又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进一步展示了全景铜川的魅力。如今,走进我市的大小景点,可以看到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显著成效,铜川已是处处皆美景。

全员参与,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成立了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25个市级部门、5个区县为成员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设立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意见》,确定了全面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增强合力、加大投入、强化考核、奖励激励、扩大宣传等保障举措。出台了旅游与林业、交通、体育、商务、水务、农业、工信、城管、住建、文化等11个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重点和政策支持。印发了《铜川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分解表》,将创建工作任务分为171小项,对全市70余个市级部门、5个区县、各主要景区明确创建工作任务,量化任务204条。

各部门积极参与,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资源配套、宣传推广、人才培养、环境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做到有部署、有措施、有考评、有成效,形成了党政统筹、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共同发展旅游的良好局面。

突出重点,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我市按照“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践全体之行、尽全部之力”的要求,围绕全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部署要求,细化任务分解,形成项目清单,倒排时间工期,加快创建步伐,今年力争在全省率先达到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标准。目前,全市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照金滑雪场提升改造项目、药王山景区文化广场维修工程;陈炉古镇景区公路改造工程、玉华宫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进展顺利。编制完成了《铜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13个。陈炉古镇景区、花溪谷景区、金锁石林景区、溪山胜境景区等景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宜君迎宾馆被评为四星级旅游饭店,金锁石林民宿被评为全省民宿建设示范点,耀州区马咀村、印台区何家坊村、宜君县淌泥河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印台区立地坡村、耀州区移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耀州区孙塬镇入选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水峪村、移村、立地坡村入选全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陈炉镇老街入选全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在全市创建了10家星级旅游民宿,照金书院、溪山逸居、沐心茶宿等创建成为铜川市银鼎级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建立假日旅游协调调度机制,节假日期间每天召开调度会,提升假日旅游综合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提升改造、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云”直播等便民服务,设立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志愿服务岗,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打造品牌,全力提升旅游影响力

我市围绕红色旅游、药王文化、耀瓷文化、工业旅游等特色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铜川旅游知名度。 继续做好传统媒体宣传推介活动,在省级主流媒体,在咸阳、渭南等地市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铜川旅游特色活动宣传,与中国旅游报、陕西日报等报刊杂志加强合作,不断开展旅游形象和特色节庆宣传。加强与新媒体合作,与央视网、新浪网等30余家网站平台合作开展宣传,铜川文化旅游官方网站、微信、抖音号全面开通并更新升级,在延西高速等地设置户外宣传广告,在西安地铁站投放灯箱广告、站台视频广告,在西安地铁2号线精心打造“铜川旅游专列”,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投放铜川旅游形象广告,在西安商场、车站等人员集中点投放铜川旅游形象广告,展示铜川旅游魅力。

节庆活动丰富,全市旅游节庆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影响不断扩大,密集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活动,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打造并推出21条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推动我市文创产品创新研发,组织开展“最嘹夜铜川”系列活动、消夏广场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文化惠民需求。

文旅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形象

认真落实中省关于推进文旅融合的部署,挖掘资源,寻找切口,推进融合。去年成功举办了5·18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主会场活动,将文物展示、非遗传承、旅游产品等融合起来,使博物馆成为铜川文化和旅游的新地标。系统文化单位与四大景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推进文化进景区、非遗进景区。在节假日期间,市群艺馆、各区县演出单位在景区开展小型演出,烘托节假日气氛。针对市场的变化,开发研发康养、房车、民宿等旅游产品,提升产品的吸引力,着力挖掘传统文化,24小时“咸汤面”实现了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填补了我市的市场空白,社会反响较好。铜川书画公园植入仿唐乐舞演艺,成为铜川夜经济的新亮点。着力推进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开发设立了铜川市文化和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收录优质项目120余个。加大项目对接和推介,主动邀请中旅联等10余家企业来我市考察,扎实推进携程集团与我市乡村振兴合作规划项目。

积极举办“幸福城市幸福年”等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千金方》《炉火千年》等7部原创剧目参评“文华奖”并展演15场次。举办群众歌会、少儿书画大赛等文化惠民、文旅推介活动,文化惠民形式不断创新,覆盖面不断扩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