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促宜君农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融合促宜君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徐国玺 通讯员 石振海

铜川光伏技术领跑基地宜君县峡光2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景……行走在宜君的田野上,风景这边独好。宜君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平均海拔1395米,昼夜温差大,雨量日照比较充沛,独特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农作物的黄金适宜区。近年来,宜君县聚焦产业兴旺,招大引强,围绕苹果、玉米、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产业集群,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在新希望、陕果等集团公司的带动下,推进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建设玉米深加工、生猪育肥基地、核桃饮品加工等项目,实施农产品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药材成了“新庄稼”

“村上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以后,增加了村民收入。我们土地流转有收入,在药材基地打工还有收入,既能照顾家又能在家门口务工。现在,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了我们焦安村的一张名片。”宜君县五里镇焦安村村民焦栓这样说,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让祖祖辈辈从事单一传统种植的农民,从思想深处发生了根本变化,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对过上好日子有了信心。

近年来,宜君县立足县域土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条件适宜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把中药材列为4大新兴产业之一,科学规划布局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服务措施,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劳务输出等方式,有效提高了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据了解,宜君县共建立300亩到5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31个,500亩到1000亩基地33个,千亩以上基地20个,中药材育苗基地1个,涌现出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全县与中医药相关的企业共有23家,以宜君县科技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中医药产业核心区已经形成。

走出“能源+农业”新路子

在宜君县云梦乡延绵起伏的大山之上,一组紧接着一组、一排紧挨着一排,依山势沿坡型延伸的光伏发电站十分壮观,这里就是由隆基绿能和三峡新能源合作建设的铜川光伏技术领跑基地宜君县峡光2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所在地。据悉,该项目总装机容量250兆瓦,总投资额度17.5亿元,于2019年6月30日并网发电,能够满足约25万户城乡家庭的用电需求。项目配套发展中药材、大棚蔬菜种植等产业,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村民们也享受到了光伏产业的“红利”。

在宜君县哭泉镇华能宜君苍坊坪风电场,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矗立在群山之巅。该风电场共安装20台2.5兆瓦风电机组,年发电量约为9151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8万吨、烟粉尘排放量约343吨。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中,宜君县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带动产业,着力构建“光伏+”全产业链光伏带动体系,借“天光”,生“药材”,光伏产业带动群众叩开了乡村振兴的“幸福门”。

打造多元发展新格局

宜君县作为陕西省地膜玉米第一大县,在玉米种植上坚持技术创新,突出地膜特色,随着高产创建、旱作农业项目和测土配肥的实施,玉米已经成为宜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宜君一直坚持玉米多元化发展,努力打造玉米全产业链。

在宜君旱作梯田景区,众多来游玩的游客都会去购买玉米皮编织工艺品,这是近年来宜君探索出来的玉米新用途与新市场,更是农业与旅游业的一次大胆结合创新。

在宜君的棋盘村,玉米加工厂正在产出一袋袋玉米糁与玉米面。由于昼夜温差大,玉米生长期长达180天以上,糖分和淀粉得到了有效积累,这里的玉米颗粒饱满紧实,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加工好的玉米糁熬煮后油性大、口感好、味香甜。玉米面质地细腻,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如今的棋盘村村民正怀揣着增收致富梦大步向前。

小小玉米,浑身是宝。玉米皮、秸秆可以编织成工艺品,玉米可以深加工为玉米糁、玉米面、玉米汁,还可以发酵成玉米醋。这样的多元化发展给了玉米产业无限的可能与未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幅幅产业融合的壮丽画卷,时下正在宜君土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