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省级劳模王红来:匠心筑梦,做铜煤智造的“领军人”

匠心筑梦,做铜煤智造的“领军人”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西安重装铜川煤机公司数控车工王红来

本报记者 郭颖 通讯员 姬雪

近日,从省委省政府传来喜讯,西安重装铜川煤机公司数控车工王红来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翻开王红来的履历表,他1984年步入机械制造行业,始终以精益求精的“匠心”和潜心研究的“创心”,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多年来,他先后被授予“全国煤炭机械行业优秀班组长”“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西省‘三秦工匠’”“铜川工匠”“铜川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成功无捷径,厚积薄发迎蝶变

王红来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初中还没毕业就接了父亲的班,初入机械制造行业时,摆在他眼前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学徒、当车工。王红来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深知自身文化程度低,他需要付出多于常人几倍的努力才能够脱颖而出。识图、编程、模拟……在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控操作步骤中,王红来坚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近40年来的经验,让他掌握了“听声辩品”的工作技巧,耳朵贴近数控机床听转速、颤动就能立马辨别出活件是不是烧制得太硬了、刀片磨损程度及参数配比。每当碰到疑难问题,他都会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记下来,通过日日夜夜查资料、找方法来弄清楚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不会CAD制图他也一遍一遍地自学,就是凭借着这股追求“精益求情”的工匠精神,使他能及时解决生产当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为产品按期交付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如今,他对车间的铣、磨、钻、刨、钳各工种工序全部了如指掌,掌握了扎实的技术,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从学徒工人到创意十足的领头人,王红来勤学苦练、善于思考、勇于突破,通过不懈奋斗终于迎来了自身的破茧成蝶。

克难方奋进,创新增效辟新天

王红来擅长技术改革,每一次“举重若轻”的背后,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过程。只要生产当中遇到技术难关,他都会带领大家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技术创新。经过无数次研究,测试,设计出合理的工装夹具来辅助生产,王红来累计制造工装胎具30余套、80多件,公司使用经他发明的工装胎具稳定地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减少了废品率,完美解决了液压支架上各种关键技术难题,车间的生产能力整体提高了25%以上,员工劳动强度下降75%,节省研发资金20多万元,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达700多万元。

王红来设计研发的《液压千斤立柱小柱头定位钻孔工装》《立锯开口半环及卡键工装》获得西安重装集团科技创新一等奖,《一种导杆精准定位钻孔工装》获得国家专利;设计的《立柱小柱头精准定位钻孔工装》曾在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五小”技术创新比赛中荣获三等奖;2021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导杆及销轴类零件多功能精准定位钻孔工装的开发与应用》荣获创新竞赛三等奖……王红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他的主要创新成果引领铜川煤机公司不断地飞跃和精进。

前进无止境,心无旁骛运匠心

在王红来身上,体现出很多新时代工匠的闪光点,作为铜川煤机公司创新发展的领军人,他以身教树立榜样,以言传授业育人。作为一名师父,他不仅是严厉的,更是认真负责的。

按照重装集团的战略部署,铜川煤机公司实现从“维修型企业”向“专业制造型企业”转型发展。铜川煤机公司液压支架生产基地在新区建成投产,新厂区的建成也使得机加工技术更上了一个层次,绝大多数的机床都被换成先进的数控机床,对技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建厂时生产进度慢,公司一线青工技能操作水平、理论水平低等难题,王红来不断寻找突破口深入开展相关培训,制定计划措施,每年定量培养技能人才,采用“传帮带”“师带徒”等形式,将设备基本维修技能和“特殊材料”加工技术传授给年轻人,通过广泛推行“技术交底授课法、技能操作分析法、岗位练兵帮教法”等方法,积极发挥劳模先进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工快速成长。

榜样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他的技术指导下,累计共培养熟练操作工124人,其中7人取得二级技师资格,23人取得高级技工资格。部分徒弟在公司及陕西省举办的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0年王红来的徒弟田娇娇同志,在铜川市职业技能大赛竞赛中勇夺市县组第一名,被授予“铜川市技术状元”荣誉称号。

38年来,王红来以坚持不懈的“干劲、闯劲、钻劲”深刻诠释着劳模精神,推动了公司快速转型发展,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