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长文:在孝道中彰显道德力量

阮长文:在孝道中彰显道德力量

通讯员 张利娜 田亚南

五月的微风,飘散着槐花的清芬。在绿树掩映、山花簇拥的宜君县云梦乡崾岘村,有这么一处农家小院,户主阮长文,今年50岁,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平凡善举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面对高额薪酬,阮长文依然“返乡”照顾家人。前些年,为了养家糊口,供两个孩子上学,阮长文一直在太安镇柴沟矿、榆林风力发电厂等当工人,工作相对稳定,月工资均在8000元以上,这对于一个普通工人来说,收入相当不错。他打工挣得多,妻子、父母在家还种着十几亩玉米,所以生活比较宽裕,一家人幸福喜乐。近年来,阮长文母亲多年的冠心病日益严重,父亲也被查出冠心病,而且较为严重,常年得吃药不说,身边还离不开人。阮长文的妻子还得去棋盘镇陪孩子读书,无暇照顾父母,为了照顾年迈患病的父母,让妻子安心陪读,阮长文考虑再三,于是决定“返乡”。同在一起的工友,就好心劝说:“一旦‘返乡’,就意味着每个月少了近万元的收入,孩子上学、父母吃药、日常开支……花钱的地方不少,光靠十几亩地的收入是不够的,还是再干几年吧。”工友们的话不无道理,可家里的现状也不容忽视,阮长文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放弃了高额薪酬,以“孝”为重,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乡之后,阮长文一边种地,一边照顾年迈的父母,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无论盛夏寒冬,他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为了迎合老人的口味,他把菜切得很碎,把粥熬得很烂;父母有病,每天得少食多餐,他就将一日三餐改为一日五餐,餐餐用心准备。由于精心照顾,两位老人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现在老人在家都能来回活动。为了让父母住的舒适,他把采光好、通风好原本留给儿子的结婚新房让给父母居住;为了给父母治病,他东凑西借,从不言难。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有一次,他的父亲突然犯病,母亲见状不知所措,就急忙打电话告知正在忙农活的阮长文,接通电话后,阮长文来不及收拾农具,迅速骑车赶回家中,当时父亲已经缓过来没有大碍,他却坚持将父亲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诊治。生病的人,脾气无常,面对父母偶尔的坏情绪,阮长文总是默默忍受,从不争执,因为他清楚,三分病、七分养,只要心情顺畅,才会利于养病。他常说:“父母活了几十年了,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做儿女的要尽量顺着父母的心思,让他们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这样才有助于身体健康。”阮长文表示:“生活上尽量满足老人,精神上也不能落下。只要我一有空就会陪着老人聊天,逗他们开心,还会带他们出去转转,散散心。”

为一时之孝易,为一世之孝难。阮长文虽无感天动地之举,却在平淡生活中彰显美德,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为儿女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赢得了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的一致好评。如今的他成为崾岘村的一名村干部,工作中的他更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从无怨言,用责任和担当挺起了家庭和工作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