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铜川这样发力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铜川这样发力

本报记者 李阳

“家门口就能看中医真是太方便了,我患腰疼、颈椎疼已有四五年的时间,没想到最近几次治疗后,效果很明显,症状减轻许多,最重要的是医生技术和服务态度都很好,花钱又少。”日前,在新区咸丰路街道办景丰村孙思邈中医堂内,60岁的村民成女士接受完中医药治疗后,连连称赞如今的政策就是好。村民们口中的孙思邈中医堂,是近年来我市加大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速提效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丰富孙思邈中医堂服务内涵,全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我市立足“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把中医药事业作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重中之重来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让传统中医药“用起来”“活起来”,着力构建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四级功能明确、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让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完善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围绕中医优势专科打造、名医学术思想传承、中药制剂开发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实施王益区和宜君县中医医院新建、迁建项目,实现区县中医医院全覆盖。抓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设施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孙思邈中医堂实现全覆盖,建成村级孙思邈中医堂208个,建成的孙思邈中医堂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强化服务功能,在做强做优做大的基础上持续发力,让中医药服务触手可及;抓好综合医院和社会办中医工作。各综合医院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各民营医疗机构在专科专病的中医特色打造方面持续发力,错位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

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办好全市中医骨干高级研修班,开展传统针刺、艾灸、腹针、穴位贴敷等培训班,通过持续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各级各类中医人员技术水平。各区县定期开展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确保区(县)、社区(乡镇)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每周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讲座交流培训,切实提升本机构和辖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能力。适时开展中医技术能手评选活动,评选命名表彰一批市级中医技术能手,不断增强中医从业人员荣誉感和使命感。同时,积极利用中省项目,开展中医药学术传承工作;鼓励辖区有技术有能力的从业人员通过跟师、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考核、出师考核以及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考核,不断壮大中医人才队伍。

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对标完成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通过自查、专家评审等,全面提升医院管理能力、临床业务能力以及护理、药事、检验、检查管理水平,以评促建,加快医院整体水平再提升;开展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市、区(县)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加快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和优势病种的内涵建设,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安排、重点突破,积极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技术)培育工作,着力打造安全有效、覆盖范围广、群众认可度高的区域优势专科和病种(技术);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在上级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切实加强孙思邈中医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应用6类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各村卫生室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各区县推广5个以上优势病种,打造2个以上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实现各孙思邈中医堂之间错位发展;优化服务结构和职能。各区县、各单位按照基层中医药服务要求,推进按病种和技术对疾病分级管理,完善分级诊疗的制度措施,落实对辖区医疗机构中医药工作的指导帮扶职责,扎实做好人员培训、对口帮扶等工作,切实提高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中医药改革创新。加快中医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各区县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覆盖人口原则上不低于县域人口的30%,探索医共体内中医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推进提升医共体内中医药服务质量。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建设,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从组织管理、促进发展、服务体系、人才队伍、服务能力、监督考核等方面真抓实干,确保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对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过程的典型事例持续进行宣传报道,并通过召开现场工作会、观摩会、讨论会等形式推广工作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营造“树典型、创示范、推经验、带全面”的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