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故事】​“柳沟村”“鹳鹊谷”地名探源 | 杨五贵

“柳沟村”“鹳鹊谷”地名探源

杨五贵

地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特殊记录与见证,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方水土的重要窗口。地名体现着特定历史事件、乡风民俗、文化迁徙、政治变迁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地名文化形态万千,由此形成一种特有的对土地的深情、故土的眷念、“寻根文化”的情结。故聚焦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可极大增强人们的乡土意识和爱乡情怀。

青岗岭下“柳沟村”

柳沟村在耀州城南青岗岭下,210国道南侧,离县城仅二三里,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在这里修建别业,也就是今日的别墅,故名闻乡里。

这座小村曾出土过唐三彩,是个到处藏满故事之地。站在村口,极目南望,不远处便是“耀州八景”之一的“漆沮汇流”处。当年斯地风景殊异,草木葳蕤,修竹摇风,岸芷汀兰,无处不泉,甚是优美。如今,原先的青山绿水早已不复存在,西铜高速公路划破了整个村庄,再上,北是210国道,车辆川流不息。紧挨村东的梅七铁路线傍村而过,铁路两旁的铁丝网绵异常碍眼,加之周遭一片喧嚣,让人心难得半点宁静。

和小村隔河相望的是一座古刹——广严寺。广严寺位于富平境内,但该寺为耀州人所建,早年间,寺内一和尚与柳家丫鬟柳翠私奔,此事被文人编成故事“大头和尚戏柳翠”,流传至今,常演常新。

据说,柳公权撰写的一通碑石被埋在村内一口老井中,知情者言,此井在村南的西乳山下,斯处异常荒僻,杂草丛生,墙倒屋倾。荒坡上有一排被树枝遮挡的窑洞,昔日窑内堆放着一排又一排和尚的骨灰罐。窑下曾有一塔,这儿是早先的广严寺,因大头和尚当年不守寺规,淫乱污佛,其恶行株连全寺,该庙遂被焚毁,满寺和尚悉数抄斩,且被“耙耱”,以示惩罚,于是,人称该寺为“耙耱寺”。到金元时期,广缘寺另择基地,复在该村河对岸的富平境内重建。

至于那口“埋碑”的荒井,估计是以讹传讹,子虚乌有,只是耀州人一种美好的想象,但愿我这一推测不是事实,那通金贵的柳公碑迟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面目全非“鹳鹊谷”

下柳沟村,东行一里许,便走入“鹳鹊谷”。州志载,“鹳鹊谷俗名岔口”“出谷口即富平界”,此处为昔日耀州“通三原达省城之大道”。

鹳鹊谷风光旖旎,秀色可餐,清流汩汩,青山含黛。这里有东、西乳山对峙相望,河水清冽,蜿蜒南下,水天相映,波光粼粼。谷北是一片开阔地,良田畦畦,阡陌纵横,稼禾摇翠,林木竞秀。东傍药王山,山上绿柏葱茏,秀色可餐。

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前秦苻坚的龙骧将军姚苌在耀州反叛,苻坚怒不可遏,率兵前来讨伐,曾在这儿的鹳鹊谷间摆开战场,双方刀光剑影,直杀得腥风血雨、天昏地暗,后以苻坚败绩被杀而告终。

唐代“安史之乱”时,诗圣杜甫逃难去鄜州羌村,途径鹳鹊谷,他将眼前的景色记入诗中,可能当时的心境不佳,入目的是一片荒败景象,实在没有可道之处,看来,境由心造,欣赏美景是需要一番好心情的。

清代耀州知州侯珏眼里的鹳鹊谷却是另一种美好景象:“片帆离渭水,一径入华原。暮雨云中树,炊烟岭上村。”意思是说,从渭水的木船下来,很快便进入华原辖地,这里只有一条道路(鹳鹊谷)直通州城。

来到鹳鹊谷间,不觉眼前一亮,傍晚雨中看树,朦朦胧胧,颇富几分诗意;袅袅炊烟在村头飘飘忽忽,摇曳不定,此情此景,顷刻之间便有几许乡愁涌上心头,不禁让人心旌摇曳,遐思悠悠。

1940年,咸铜铁路开通,劈山炸石,凿壁铺轨,把一条风景秀丽的鹳鹊谷搞得面目全非。那镌刻在鹳鹊谷一边石壁上的古人题字:“唐令狐绹故里”“唐柳公权故里”,均作片石铺在铁轨之下。

鹳鹊谷是一个极富诗意的名字,望之不禁让人遐思悠悠,难以自已。那几年,这儿阡陌纵横,清流交织。田间地头,尚有几家制醋作坊,我常去那儿打醋,归以小诗自娱,倒也乐在其中。忆录一首于下:野径弯弯抵田家,待沽酢浆赏桂花。一泓绿水映白云,闲看虬枝栖暮鸦。

如今,鹳鹊谷这一充溢着诗意的名字早已被历史淡忘,不过,此谷犹存,只是美景不再。

令人欣慰的是,这里那些大大小小水泥厂,如今已全部东迁,代之而来的是精心打造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药王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