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全域旅游开启旅游发展新征程

宜君:全域旅游开启旅游发展新征程

宜君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综述

自2018年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宜君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围绕“全域旅游、全景宜君”的发展定位,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整体合力,全力打造“中国避暑城”旅游品牌,形成了“一心一轴两门两翼七区多园”的全域旅游格局,促进全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四年创建,于2021年底通过省级验收,今年2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统筹 推进宜君旅游科学化发展

党政统筹高位推动。推行“双组长”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各部门、各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确保旅游发展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政策保障有力有效。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宜君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宜君县全域旅游提升规划》。制定了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和扶持政策,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政策体系。同时配套旅游融合发展意见和扶持政策,强化政策落地,保障旅游业发展供应,为旅游创建提供了政策保障。

公共服务日渐完善。先后建设完成龙山公园、福地湖旅游专线和彭宜旅游风景道42公里,提升改造宜君至战国魏长城、宜君至哭泉二级公路旅游专线36公里。开通旅游公交巴士,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环境已初步形成。建成了旅游厕所59处、游客服务中心6处,完成停车场(点)17处、各类旅游标识导示牌500余块,旅游服务要素不断完善。

供给体系持续优化。依托景区景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建成核桃、苹果、蔬菜等休闲观光采摘园13处;推出西红柿泡馍、荞面耳朵套、豆腐泡、苦荞宴等地方特色美食;形成了以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民宿康养客栈、手工艺制作、剪纸农民画创作等为特色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集旅游服务、休闲垂钓、餐饮住宿、农产品零售于一体的民宿村、民宿集群4处50余户,特色客栈23户,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5户。同时推出一日游、二日游6条精品线路,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美食、购物、休闲、演艺等形式吸引游客,拉动消费,推动乡村旅游,实现了产业联动“高融合”“高效益”。

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建立了宜君县旅游质量综合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出台了《宜君县旅游联合执法管理办法》,设立了旅游警察大队、巡回法庭、市场监管局旅游分局,形成了“1+3”全域旅游发展体制。建立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推进旅游市场管理联动、综合协调、行业自律和推进旅游考核等工作机制,为旅游创建提供制度保障。成立宜君县旅游协会、景区协会、民宿协会等涉旅协会6个,强化旅游市场行业自律;持续加大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建立旅游市场诚信建设“红黑榜”制度和旅游企业信用联合惩戒制度,推进旅游企业诚信经营,规范服务;狠抓社会综合治理,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资源保护有声有色。高标准编制《宜君县魏长城保护规划》和《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方案》,宜君战国魏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名录。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抓手,大力实施“城美”“城绿”“城亮”提升工程;以210国道为轴,打造百里绿色文化长廊,完成国道两旁45公里的绿化、美化工程;以县城、景区和美丽乡村为核心,积极推进旅游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周边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高标准实施哭泉梯田、福地湖两个片区的山水林田湖生态恢复项目,治理面积74平方公里,不断提升景区生态环境水平。该县2020年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

品牌塑造有章有节。为进一步提升宜君对外传播水平和格次,丰富宣传载体,增强宜君吸引力和美誉度,宜君县选取“典型内容”,阐述“宜君内涵”,高规格设计并推广“天人合、最宜君”全域旅游形象标志。同时制定实施了《宜君全域旅游整合宣传方案》,通过公交椅背、商场电子屏、住宅楼电梯及地铁站、高铁站等,定向投放西安、咸阳等目标客源市场,持续提升宜君旅游品牌影响。

全域思维 构建宜君旅游发展新格局

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打造精品景区。宜君县围绕“中国避暑城”,以重大项目为引擎,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重点打造了花溪谷、旱作梯田、战国魏长城、福地湖、云梦山、龙山公园六大景区,实施了六郎雄关、姜女文化园、淌泥河石窟、宜君古驿、农耕印象和“北国风光”瞭望台等景观节点,形成了以龙山公园、花溪谷为核心的避暑养生、以福地湖为核心的休闲度假、以旱作梯田为核心的农耕体验、以保护魏长城遗迹为核心的军事益智等6大聚集区。目前,宜君县有A级以上景区5家,其中AAA级以上4家。同时,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业的市场化步伐。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93亿元,占财政收入的31.9%。其中宣传促销6657万元,占财政收入的11%。

突出优势产业,植入中医药康养IP。抢抓“一县一策”政策机遇,将中医药与避暑康养产业确定为县域经济首位产业。发挥宜君县生态、地域、气候、植被、中药材优势,以建设避暑康养名城为目标,大力实施中医药避暑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建成宜君县彭祖中医药康养中心、拾花山居康养民宿、药膳宫、榆舍康养小院,打造了中医药健康康养旅游示范品牌,形成集“旅游观光、中医理疗、康养体验”为一体的中医药旅游产业集群。多举措推进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以五里镇榆舍村、哭泉镇淌泥河村、太安镇郎二井村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点,形成了医旅融合、生态民宿、杂粮餐饮等各具特色的康养发展模式,“一站式”满足健康休闲需求,成功入选2020康养百强县。

实施“+旅游”战略,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变“旅游+”为“+旅游”,推动各行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旅游”,以打造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园为核心,建成哭泉旱作梯田、郎二井地膜玉米最美观赏、大棚蔬菜采摘等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转变;推进“文化+旅游”,把宜君剪纸、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体验,建成非遗传习所、文化产品展示中心,打造以农耕印象为代表,突出民俗、民风文化主题的民俗景观。编排古战场实景剧《大秦砺军》、历史文化传说《孟姜女》等文化演艺精品,为旅游注入文化底色,推动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发展;推进“体育+旅游”,通过持续举办马拉松赛、环湖自行车赛、健步走等系列活动制造旅游热点;推进“节庆+旅游”,创新举办的宜君梯田旅游季、行走高空看宜君摄影大赛、花溪谷风铃风车节、魏长城遗址保护利用高峰论坛等各种形式新颖的活动,为媒体制造焦点、为游客制造看点。

推动地域融合,实现城乡同步发展。景城融合,打造景城一体的“旅游+城区”融合发展模式,坚持规划一体融合,把景区建设与县城发展紧密结合,全面实施龟山和教场棚户区改造工程,实现“景区、公园、城区”融合互动。形成花溪谷、城北公园、龟山公园,龙山公园、休闲广场的四景区一广场格局,高标准建成科技馆、地方史志馆、博物馆、24小时城市书吧等公共文化服务基地,打造宜君美食文化街区。景镇融合,大力挖掘彭镇哭泉彭祖养生文化和姜女文化,依托境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突出避暑康养特色,用打造旅游示范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基础,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镇区旅游要素建设,实现“山清水秀,镇美人富”的发展目标;景村融合,在旱作梯田景区的核心区域淌泥河村,前期规划建设时,将景区建设规划与村庄发展统筹考虑,积极落实革命老区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容村貌美化、绿化、净化工程,栽植绿化苗木、安装路灯、清理河道,硬化道路等,围绕景区发展补齐旅游功能要素,创建高产地膜玉米示范田、建设核桃示范园、发展民宿、创办农家乐,以为游客服务为中心,形成住宿、餐饮、娱乐、特色商品为主的旅游产业链,带动了淌泥河村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城乡环境的改善,增强了自主发展能力。

全域共融 绘制宜君旅游发展新蓝图

文创产品引多赢。阿里巴巴集团高端设计团队围绕宜君县独具地域特色的剪纸、农民画重新设计完善了以玉米糁、核桃乳、玉华酒、槐花蜜、剪纸、农民画、山核桃工艺品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外包装,形成个性鲜明的文创产品,通过统一包装、宣传推广,同时通过阿里渠道销售,在带动地方农特产品大幅销售的同时,有效地宣传了宜君旅游和宜君文化符号,取得了文化旅游、商贸、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智慧平台破难题。开发了集咨询、导游、导购、导航和应急调度、综合执法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在实时监测全县各景区旅游基础数据的同时,将旅游综合执法、安全舆情及应急调度功能统一建设,实现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宜君旅游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宜君区域性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建设。

“一股三带”促共享。积极引导全产业、全行业融合发展,全民办旅游、开放办旅游,创新实施“一股三带”扶贫模式,把产业扶贫资金兑换成股金,投入到国有旅游企业内,缩短景区项目建设周期,通过自主创业、直接就业,促进资产流转和租赁。同时,建立扶贫车间,扶植贫困户发展农产品加工、手工编织、绿色果蔬加工等产业,实现多渠道增收。长期带动贫困户1767户,5100余人脱贫致富,让群众获得旅游发展的红利,共享发展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正是春来好风景,且待盛装迎客来。宜君将抢抓高铁经济时代机遇,充分发挥县域自然风光秀丽、气候舒适宜居、生态禀赋优越、交通区位明显、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路高歌,迈开高速发展的铿锵步伐,全力打响中国避暑品牌,奋力开创宜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