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五个一”模式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

耀州:“五个一”模式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高质量推进

耀州区照金镇

耀州是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孕育形成了照金精神,历经岁月洗礼而不褪色分毫,至今仍滋养着一代代后来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和财政部印发《通知》,拿出20亿元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补助支持40个欠发达革命老区县(市、区)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工作,每县(市、区)补助5000万元,旨在探索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为推动欠发达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耀州区始终牢记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照金考察时“让老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殷殷嘱托,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发展机遇,经过多个环节的竞争选拨,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区县。工作开展以来,耀州区突出将继承和弘扬照金精神作为推动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以推动示范区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突破点,联动其他要素向示范区聚集,初步形成了“五个一”模式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典型做法。

弘扬一种精神,推动干群共绘“新画卷”。照金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老区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示范区建设以来,耀州区大力弘扬照金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问需于民。示范区建设前,区级领导先后20余次带队进村入户,听民意、问民需、摸民情,通过调查问卷、召开村民大会、走访乡贤能人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条,集聚群众智慧,争取群众支持。建设靠民。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鼓励参建企业与村级党组织平等协商,充分吸纳有条件的劳动力共同参与建设,形成了以“企业+村级党组织+农户”的合作模式,直接带动200余名当地群众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监督依民。将群众监督作为提升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落实公示公告制度、组织干部入户宣讲、大喇叭宣传、印发调查问卷以及入户张贴《示范区项目建设明白卡》等方式,提高项目建设透明度,提升群众监督精准度政策知晓率,最大程度地激活群众监督质效,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保驾护航。发展富民。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引领作用,撬动整合、自筹、东耀协作等各类资金向示范区倾斜,统筹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提升”等3大类15个项目,力争将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产业融合先行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2021年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6元,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耀州区庙湾镇蔡河村香菇种植基地

坚定一种理念,迈上三产融合“快车道”。示范区所在地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的栖息地,也是铜川重要的饮用水源地。示范区建设以来,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模式,持续围绕香菇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加速布局实施总投资4322万元的菌棒补贴、简易大棚、菌棒培养室、仓储物流、生产桥等产业提升项目,推动香菇生产、加工、销售三产融合发展。同时,加大废弃菌棒、秸秆、秕壳等农林废弃物利用,研究制作有机肥用于周边村镇土壤改良,初步形成“果树树枝制作菌棒、废弃菌棒生产肥料、有机肥料滋养果园”的绿色产业循环,推动香菇产业可持续发展,初步打通了示范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在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引领下,已全面完成4.155公里沥青混凝土香菇运输主干道以及占地7450㎡的香菇园环境提升改造,全市首条年产300万瓶香菇酱生产线全线投入运营,培育的香菇菌棒常态化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等欧美国家,注册推广的“菇为天”品牌声名远扬,开发的香菇脆、菌汤等副产品在杨凌农高会、832平台以及各大商超好评如潮。

健全一套机制,消除致富路上“中阻梗”。以香菇产业为依托,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为着力点,突出群众参与,针对香菇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群众想干、口袋没钱”现实问题,在示范区大胆探索,先试先行,在“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基本构架下,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对有意愿、有条件、资金存在困难的群众,专门开辟“两借一送一还”通道,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租借“香菇大棚”和“香菇菌棒”,缺乏种植技术的还可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出面协调企业全程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待出菇时再向合作社返还与租金等价的香菇,群众在香菇种植过程中零投资、零风险,净赚钱、有收益,消除了群众发展生产过程中的“中阻梗”,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打通了产业振兴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有7户群众通过该模式承包大棚78座,户均年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

示范区群众在香菇基地大棚内采摘香菇

聚拢一批人才,打出引育留用“组合拳”。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源头活水”,立足香菇产业发展实际,着眼产业长远发展,打出了引、育、留、用“组合拳”。筑巢引才。依托“一个香菇产业技术核心区和八大香菇种植基地”,适时组建了耀州区食用菌研究发展中心,快速推动了山西农大食用菌产学研基地落户耀州,引进了山西农业大学5位研究生来耀开展食用菌开发、生产、加工等科研工作。科学育才。邀请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首席专家常明昌教授的专业团队以跟班培训、专题讲座、技术指导等方式3轮次对本土人才持续跟踪指导。组织各类人才参加农高会、农民丰收节等各类大型展会138人次,利用香菇产业基地以工代训,开辟“两借一送一还”绿色通道吸引周边群众发展香菇,培育出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时代农民。用心留才。定期评选表彰行业拔尖人才,落实人才津贴制度,定期慰问拔尖技术人才,集中宣传人才先进事迹,大力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浓厚氛围,建立起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本土大学生、退伍军人共计407人的“四类人员”人才库,打造出了一块香菇产业人才的聚集新高地。精准用才。依托“产业提升、教育帮扶、健康帮扶、就业创业”四支尖兵连,组织专家人才累计到示范区开展产业指导服务近70次,惠及群众近2000人次,圆满完成第二届“菁彩青农”陕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大赛,组织申报的“共享香菇棒,产业新模式”项目,斩获大赛一等奖。

建强一座堡垒,夯实乡村振兴“硬底盘”。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条主线,立足香菇产业发展实际,以基层党建为切入点,全力推动支部建到产业链,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赴陕南、河南等地考察学习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安排崔战峰、袁忠智等党员技术骨干与科研院所专家对接,开展高效制菌棒、定向出菇等多个试验,菌棒成活率上升至99%、降低能源消耗75%、提高产出10%。以村级带头人培育为着力点,探索推行“致富带头人联系年轻人,把年轻人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党员联系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干部联系党员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的“三联三培”工作机制。2021年换届后,示范区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4.7岁,高中以上学历较上届增加5.1%,“四类人员”占比达到76.2%。以助农增收为落脚点,依托德祥实业有限公司,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合作的运行体系,整体打造区域香菇产业经济带,实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一体化发展,形成“人人一把号,同吹一个调”的发展格局。目前,示范区已建成1个香菇核心加工区和8个香菇种植示范基地,标准化种植大棚1200座,年产香菇菌棒1000万棒、香菇酱300万瓶,出口香菇菌棒200万袋,产值突破2亿元,先后通过“资金托管、入股分红、务工就业、借棒还菇”等模式,累计辐射带动照金镇、瑶曲镇等周边7个镇51个村2000余名已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实现了群众家门口挣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