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兴村:发展“农光互补”模式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羊”

崔兴村:发展“农光互补”模式  培育乡村振兴“领头羊”

本报记者 谢艳素 通讯员 张国轩

排列有序、整齐划一的光伏电板

走进位于崔兴村的耀州区祥泰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发电大棚和湖羊标准化养殖圈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田地间,空中俯瞰犹如蓝色海洋,蔚为壮观,构成了一幅壮美和谐的生态绿色画卷。

近年来,耀州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加快新能源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光互补”项目,以光伏特色产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天宝路街道崔兴村充分利用光伏发电大棚,采用棚上发电,棚下养殖,实行“农光互补”立体产业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成为耀州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

耀州区祥泰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采用“农光互补”的建设结构,棚上发电,棚下养羊,棚间种草的模式,坚持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打造“光伏项目+肉羊养殖+牧草种植+有机肥加工+羊肉销售”产业链,不仅节约了土地,建设成本还降低了50%。

大棚里面的湖羊正在进食

走进养羊大棚,里面干净整洁,羊的叫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忙着给湖羊喂食。村民曹旺杰负责每天喂羊和打扫羊圈,不仅工作轻松有不错的收入,还能学到养殖技术,这让他乐此不疲。

该公司总经理郑英利告诉记者:“当初选择湖羊,也是经过多方面市场调研的。之所以选择湖羊,湖羊的特点就是体型小,性格温顺,产仔率稳定,生长发育快,易于饲养,肉质细腻,经济价值高,从出生到出栏仅需8到10个月,很适合规模化养殖。”

光伏与养羊“套养”成为崔兴村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成为村民产业增收、奔向共同富裕的“绿色途径”。“咱现在养殖大棚10栋,现存栏1400只基础母羊,年出栏3000余只羊羔,年营业额能达到210余万元。”郑英利说。

据了解,2018年崔兴村成立了耀州区祥泰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崔兴村湖羊养殖已初具规模。

光伏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项目采用“造血式”产业精准扶贫模式,真正做到了农光互补,惠利于民,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湖羊养殖产业的发展,给崔兴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更是增加了村民收入,村民户均增收1000余元。

天宝路街道崔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耀宁说:“下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计划再改造30个催肥大棚,再利用棚间空地发展200亩的蓄草种植。改造投资使用后,存栏量将突破一万只,将带动60户农户参与进来,解决35个就业岗位,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