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湾镇:补强产业链 破解发展难题

从小香菇到香菇酱——

庙湾镇:补强产业链 破解发展难题

本报记者 张红

虽已立春,但春寒料峭。耀州区庙湾镇的香菇大棚里却暖意融融。走进大棚,阵阵菇香扑鼻而来,菌棒上长出的香菇密密匝匝,撑起一朵朵小伞,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在这里,一天能采鲜菇超过6000公斤。5500公斤直接销往超市、蔬菜市场;剩下的送进电烤炉烘干14个小时,作为原材料加工成为香菇酱。同时,培育香菇菌棒出口韩国、美国等国家。截至目前,累计生产菌棒1100万棒、鲜菇1800万斤,销售额达1.08亿元,出口创汇近380万美元。

以生态为底色,打造香菇小镇,破解发展难题。

庙湾镇位于耀州区北部山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的栖息地,也是铜川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如何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一个制约生态脆弱地区的“两难”问题。

在缺乏主导产业、经济发展遇阻时,庙湾镇迎难而上,积极转变思路,将问题化难为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优势,走发展生态农业的路子,按照“一镇一业”战略思路,发展香菇特色种植产业,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全力打造总投资1亿元的香菇小镇,让香菇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破解了经济发展瓶颈。

“通过专家考察论证和生产实践发现,我们的香菇菇质厚实、口感脆嫩爽滑,属香菇中的精品,这为我们后续将香菇这个特色产业发展成为镇上的主导产业和群众的脱贫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庙湾镇党委书记魏昭凤介绍。

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农产品深加工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使特色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在龙头企业铜川德祥实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庙湾镇不断延长产业链扩大香菇产业效益。目前,已建成年产1000万香菇菌棒加工、日烘干鲜菇4000斤、年产300万瓶香菇酱的技术核心区。

在技术核心区刚刚投产不久的香菇酱生产线上,一筐筐香菇腿经过原料加工、灌装、灭菌、包装、质检等多道工序,辗转多个车间后,最终被包装成一瓶瓶开胃可口的香菇酱。

“香菇酱生产线投产以来,每天的产量能达到10000瓶,应该算是全市首条年产300万瓶香菇酱生产线。”铜川德祥实业有限公司副总张林告诉记者,之前都是将原材料送到河南进行加工,现在有了自己的工厂,不但节约了成本,而且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今年40多岁的崔仙村村民李纳荣一直以种地为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摇身变为技术工人。“自从厂子建在了家门口,我就多了一份固定收入,农忙务地,农闲上班,生活条件和城里差不多,大家口中的小康生活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目前,庙湾镇已建成6个香菇基地,1200座种植大棚,年生产菌棒352万棒,生产鲜菇422.4万斤,年出口菌棒30万棒,香菇及香菇酱等深加工系列产品远销江苏、广东等地,进入陕西省扶贫电商平台,销售额达2112万元。同时推行资金入股分红、就业务工等模式灵活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带动庙湾镇及周边镇办1421户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每年落实分红200多万元。

从过去的山区小镇到现在的香菇小镇,从当初的缺乏主导产业到如今的“菇为天”品牌声名远扬,从小香菇到香菇酱,庙湾镇一次次的华丽转身和香菇的几次跳跃,不仅让许多村庄跳出贫困,跳出生态之困,而且培育出特色产业,带动众多村民奔向小康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发展香菇小镇循环产业,以香菇菌棒废料利用、解决养殖业污染为工作核心,利用现代农业有机肥生产工艺,建设农业有机肥生产基地,不断延长产业链扩大香菇产业效益,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提供保障。同时,努力培育出口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魏昭凤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