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老区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照金:老区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段海洲 徐国玺

大年初一,照金村组织锣鼓秧歌表演,欢庆新春,欢快的锣鼓敲出老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报记者 张创摄

照金村村民曾世德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2月10日,亲戚给曾世德家送灯笼祝贺新春。 本报记者 张创摄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耀州区照金镇照金村村民曾世德家里分外热闹。去年9月,曾世德的大孙子喜结良缘,今年是小两口婚后首次在照金过年,亲戚们纷纷提着灯笼和礼品前来祝贺这一对新人。

人逢喜事精神爽,喜庆的氛围让曾世德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也愈发显得精神矍铄。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照金村考察时,希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团结一心,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总书记与大家亲切握手,向大家致以新春的问候。

说起那次终生难忘的握手,曾世德记忆犹新:“总书记的手很宽厚、很温暖。看着他慈祥的笑容,就像家里来了久别重逢的亲戚。总书记询问我们年货办得怎么样了,并向大家送上新春祝福,祝愿我们照金老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曾世德家的客厅里,醒目地悬挂着总书记和他握手的大幅照片。每次看到照片,曾世德就会感觉到一阵温暖。

“现在儿子儿媳在矿上工作,大孙子在工程公司上班,家里的土地都流转了,每年都有土地流转费和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曾世德高兴地说。

与共和国同龄的曾世德是照金本地人,除了在外当过几年兵,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照金生活的,他切身感受到了照金村是怎样从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如今蓬勃向上的新农村。

近年来,照金村抢抓红色旅游、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先后打造了照金纪念馆、照金牧场、国际滑雪场、创意街区等系列旅游项目,建成了社区工厂、设施大棚、光伏电站等特色产业项目,成立了村集体企业照金村集团和照金村文化产业公司,统筹参与镇区、景区的经营管理,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多种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全村109户358人稳定脱贫,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9万元,年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带动全镇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0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

春节期间,借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照金国际滑雪场迎来了全国各地的冰雪运动爱好者,春节这几天平均每日接待人数突破5000人大关,总接待量同比增长近60%,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兆鹏介绍说,我们聘用当地人员400余名,全雪季发放劳务费用500余万元,每年雪季期间,可以直接为当地村民每户直接创收1万余元。

照金村村支书梁万营说:“现在村民的收入来源已经多元化了,形成了‘股份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五大收入保障,做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

不仅仅是照金村,整个照金镇也在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照金镇党委书记杨琦告诉记者,这几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精准打造了“五个一”产业体系,培育了湖羊、藏香猪、艾草、连翘茶、海棠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建成了圣源服装生产和高山艾加工等8个社区工厂,老区群众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新生活。群众收入从8844元增长到2020年的15235元,9个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有5个。如今的照金,道路宽敞,鸟语花香,幼有所学,老有所养。

时间在走,老区在变,向着越来越美好的明天奔去。照金镇镇长肖芳芳说:“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力弘扬照金精神,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打造以梨树循环农业、高尔塬连翘茶、艾草康养产业和田峪现代农业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稳定群众增收,努力实现全镇产业兴、农民富、村容美。”

大年初一,照金村组织了锣鼓和秧歌表演,欢庆新春,感恩党的好政策让老区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作为村上的锣鼓队队长,曾世德带领村民敲起了欢快的锣鼓:“真希望总书记能抽空再来看看如今照金的好光景,再握握他那宽厚温暖的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