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小小蘑菇撑起致富“幸福伞”

小小蘑菇撑起致富“幸福伞”

本报记者 王旭燕

小蘑菇承载着朱慧对致富的期盼和渴求。不是种蘑菇,就是采摘蘑菇、卖蘑菇,朱慧的每一天过得都很充实,生活充满了力量。让我们走进她普通的一天——

9点多,在印台区金锁关村蘑菇种植基地,印台区群惠种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社长朱慧叫上几名员工,一起走进大棚里忙活了起来。大棚内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一簇簇蘑菇破棒而出,长势喜人。

员工们娴熟地用手掐住蘑菇的根部,一扭,蘑菇就摘下来了,然后轻轻地放进塑料筐子里。不多时,码满了蘑菇的筐子,一筐一筐整齐地叠放在一起,等待转运装车。

11点左右,朱慧数了数叠放的筐子,“180,190,200……好了,差不多了,合阳客户的货齐了。刘哥,你把蘑菇拉到棚外边,准备准备装车了!”朱慧一边说着一边往大棚外边走,来到基地冷藏库前,打开冷链车门,等着装车。

2016年,王益区赵家塬南咀村村民朱慧结束了外出务工生活,回乡创业,在金锁关村承包土地,建起温室大棚,成立了印台区群惠种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走上了食用菌种植、包装、销售、技术服务的创业道路。

经过五六年的摸爬滚打,群惠合作社在金锁关村、东王村、水利村建起了3个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发展蘑菇大棚100多个。合作社以蘑菇种植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生产绿色高品质食用菌,完善市场网络经营管理,带动基地周边农民致富。

在脱贫攻坚战中,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1户,每年户均分红800元,务工带动贫困户劳动力12个,每人年均收入3.6万元。合作社被市委授予“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朱慧被市果业中心聘为“铜川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岗位专家”。

一直在基地打工的刘银炼是受益的脱贫户之一。

刘银炼开着三轮车,把采摘好的蘑菇转出大棚,一筐一筐装上冷链车。

“我在小慧这儿干了五六年了,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钱也挣了,家里老人、娃也能照顾好,日子越来越好。”

多年的种植经验,成熟的种植技术,朱慧种植出的蘑菇口感鲜嫩、清新爽口,十分畅销。产品销售至省内南到西安、北到靖边、东到合阳、西到淳化,省外远销郑州、武汉、深圳等市。

朱慧种植的蘑菇销量极好,以往只需要把菇种好、采摘好,各地客商就会上门来收购。“最近受疫情影响,各地对冷链物流防控要求十分严格。”朱慧说,“为了方便客商及时把货运出上市,我都是自己开车把货转到高速路口,客商在高速路出口接货。”

朱慧正介绍着近期销售情况,合阳客商打来了电话。“我再有半小时就到菏宝高速王益经开区出口了,小慧,你快到高速出口等着……”

下午2点左右,朱慧驾驶冷链车到了王益经开区高速口,等待客商接货。朱慧与客商会合后,两人迅速行动,把客商车上的空筐子卸下车放在路边,然后两车尾部相接,用铁钩把一摞一摞的蘑菇筐子拉到客户车上,180筐蘑菇很快装好,再把放在路边的空筐子装上朱慧的车。最后,清点、算账、转账,“每筐10斤蘑菇,一筐20元,共180筐,这单生意顺利完成能卖3600元。”

下午3点30分左右,客商驾车驶上了高速,朱慧又返回基地。

最近正是春节销售季,每天都售出三四千斤蘑菇,白天要给外地客商备货、转货,晚上,朱慧又要奔赴在给市区市场固定商户送货的路上。

“一年100万个菌棒是我的目标,每个菌棒一块钱利润,蘑菇就是我和合作社菇农、基地工人致富路上的幸福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