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花灯点亮致富路

花灯点亮致富路

本报记者 张红

宋志刚介绍今年新做的老虎花灯

“今年是虎年,你看这小老虎花灯扎得活灵活现,十分俏皮可爱。”1月25日,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寺沟塬村花灯手艺人宋志刚家里格外热闹,一位360°看铜川摄影志愿者指着墙上挂的花灯一边拍照一边赞叹道。

原来在这天,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将耀州花灯展示活动搬进了宋志刚家中。

“我们举办这次活动主要想加大非遗技艺推广,挖掘培养非遗人才,后面还会为手工艺人提供创作与培训基地,鼓励村上将非遗文化打造成致富产业,这样既助推了乡村振兴,又解决了非遗文化面临传承人缺乏的难题。”谈到这次活动的开展初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井小溪说道。

据锦阳路街道党委书记周略介绍,寺沟塬村一直有春节前制作手工花灯的传统,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手工艺人现有120余人。以市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宋志刚为代表的一批传承纸扎灯笼技能户已有10余户,每年年关时节,制作手工灯笼就能为每户创收万余元。发展灯笼制作产业既点亮了非遗文化传承之路,也践行了文化振兴的责任担当。

走进宋志刚的农家小院,一串串各种精巧的花灯映入眼帘,有老虎灯、马灯、石榴灯……一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体现着浓浓的年味儿。

小院中间,宋志刚和老伴坐在板凳上,正全神贯注地扎制花灯。竹子做骨架,彩纸糊上身,一个个简单的原材料在两位老人的巧手里变成了多姿多彩的花灯。

“做花灯是个细活,要经过选材、绑架子、糊纸、上色、画图案等多道工序,我们每年都会提前准备。”宋志刚告诉记者,他们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制作花灯,目前已经做了500多个了。每逢春节,便会有许多客人找他们采购花灯。

年近七旬的宋志刚和老伴扎制花灯已有40多年,他的花灯生产场所就在自家院内,每年都会有上千个花灯从这里诞生,走向绚丽的节庆舞台。

“每年临近年关的时候,我们村家家户户都开始制作花灯,各具特色的花灯让村里呈现出一片红红火火的盛景。为助推乡村振兴,我们村聚焦文化特色,成立了合作社,积极争创省级手工工坊项目,努力打造寺沟塬灯笼村文化品牌。”寺沟塬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肖军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