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之二

本报记者 张华 李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准有效真切笃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个方面,突出16项重点任务,细化量化举措,夯实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包抓“硬骨头”问题和结对共建机制,攻坚一批民生实事。

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深化民生难题“大排查”、推动服务群众“大提升”三项行动,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书记留言板”、信访渠道和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方式,广泛听民声、察民情,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把问题找准摸透,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821项,现已全部完成,建立长效机制112项。

扎实推进聚力重点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键在于一个“实”字。

为及时掌握民生项目进展情况,督促工作落实,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量化标准、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组织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6场,介绍民生项目办理成效。

建立市级领导包抓“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对全市821项清单项目进行认真梳理,明确市级重点项目25项,16名市级领导作为包抓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定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服务群众一线督导调研,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包抓重点项目。市委书记樊维斌专题听取了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汇报,先后到新区调研民生项目建设,到耀州区邻德社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市公安局等调研指导“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长李智远先后多次深入各区县,调研产业链、教育高质量发展、老旧小区改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市委党史学习教育五个巡回指导组纷纷下沉各区县各部门,在开展的三轮巡回指导中,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办理办结情况,发现问题短板,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

实践活动组先后三次深入各区县、市直部门,深入镇(街办)、村(社区)开展民生问题调研走访,通过现场查看、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等形式,了解全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聚焦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倾听群众的所思所想,及时将情况反映有关部门,督促抓好落实。

市纪委监委为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2021年5月起,在全市集中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停车收费、欺诈骗保、教育、医疗、住房、民政救助、生态环保、涉企乱收费、涉法涉诉信访积案9个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并督促各相关部门全面排查突出问题,动真碰硬推动问题的解决。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市人社局开展“送岗位、暖人心”活动,开发就业岗位10.25万个,为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3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群众“饭碗”端得更稳。

市卫健委派出120名“第一村医”年轻优秀医生到村卫生室,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市教育局在全市112所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通过举办兴趣班、课后辅导解决了“四点半”难题,惠及学生4.54万人。投资3.2亿元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5所,新增学位6600个,缓解了大班额、学位紧张等问题。

市住建局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91个,加装电梯120余部,受益群众2.66万户。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盘活城市闲置资源,新增城市停车位1万余个,缓解了“停车难”。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共抽检食品115批次,守护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市自然资源局化解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1万户,解决了群众“办证难”问题。

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拔尖人才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医疗等服务,破解基层难题。

耀州区邻德社区推出“红色代办”措施,着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

各级党组织既立足眼前、解决“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让群众切实感受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立足职能职责,建立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长效机制,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

市委建立了重点产业链长制,实行市级领导挂帅,一个产业链、一套推进班子、一套支持政策。

市人大机关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机制,常态化为群众办实事。

市政协机关开展政协委员“结亲戚”活动,建立市级委员工作室7个,累计为基层群众办实事620余件。

市工商联启动了“万企兴万村”行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市人社局开通“扫码维权”通道,落实“中午不休息”工作机制,在全省探索性开展警监联动办案,全链条根治农民工欠薪顽疾。

市交通运输局全面推行“路长制”,开展以“我家门口那条路”为主题的最美农村路推选活动。

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从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宝贵经验和启示,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办实事、办成事的具体行动和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