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声秦韵 薪火相传

秦声秦韵 薪火相传

——市演艺中心退休演员重返梨园育新苗侧记

本报记者 焦悦

图为袁丽梅(左二)和杜新会(右一)正在指导小演员练功

11月5日,对于市演艺中心退休职工贾万平来说,是平凡的一天。一大早,他如常走进市演艺中心大门,碰见了退休同事袁丽梅和杜新会,他们一起走进排练室,那里,“咿咿呀呀”练嗓和辛勤练功的小演员们正在期盼着他们的到来……

“这段你要注意身段,手势这样做会更传神……”小演员王姣姣正在排练一出新戏,杜新会在一旁静静观看,等一段唱下来,杜新会上前手把手地指导她肢体动作和眼神怎样变化能更准确地体现人物的心理。

另一边,袁丽梅已经开始指导演员们练起了基本功,走来走去不断纠正他们的动作。

贾万平也开始协助一位小演员做“虎跳”动作,他们分工明确,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984年,同在铜川市戏剧学校主攻戏曲表演的贾万平、杜新会、袁丽梅、段瑞和众多同学毕业后一起被分配进当时的铜川市秦腔剧团,也就是市演艺中心的前身。在剧团辛勤耕耘三十载,到2012年退休时,他们每个人都有了很多享誉业界的代表作。主攻须生的贾万平主演的古典戏《出棠邑》、现代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好评如潮,最后以国家二级演员的身份退休。主攻正小旦的杜新会在十几部折子戏中担当主角和配角,曾被评为陕西电视戏曲百家佳演员和“铜川市先进文艺工作者”,退休时她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袁丽梅主攻花旦,在经典剧目《拾玉镯》中扮演的孙玉姣深入人心,赢得了多项省市级大奖,最后以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退休。主攻正旦的段瑞演唱的《三堂会审》荣获陕西省戏剧奖“红梅奖”个人一等奖。他在演出的几十部剧目中担任主演,并在省、市大赛中多次获奖,最后以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退休。

就是这样四位铜川戏剧界的风云人物,却在退休后不约而同地选择重回演艺中心,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不遗余力地培养新人,将自己毕生所积累的舞台经验和演艺技巧毫不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因为对他们来说,他们不仅是在为日渐式微的传统戏曲培养接班人,更是想尽自己的一己之力为传统戏曲找寻一个新的出路。

为了解决铜川地方戏曲传承以及未来艺术人才断档问题,段瑞主动担任起省艺校50名委培学员的生活老师,常驻省艺校,带领孩子们练功学习,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他说,希望在三五年以后,这些孩子能成长为我市专业艺术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

“唱戏这一行特别苦,体力、脑力、气力都要用,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功。过去我们讲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我们那时候练戏,都是棍棒底下出人才,现在我们招来一个愿意学戏的学生也不容易,不会那么苛刻,但是也会要求孩子们不能偷懒,自己不下功夫,好戏就出不来。”提起怎样教导孩子们,贾万平侃侃而谈道。

退休的第二天,杜新会就直接上岗,从未停歇,她对演艺中心的感情尤为深厚。这些年在情景剧《药王孙思邈》、音乐剧《千金方》中均有参演。在节目中,她不仅要负责自己的部分,还要帮助指导别的演员去领悟体会角色、配戏等。没有自己的戏份时,她就化身为场记,在现场协调灯光、做好服装管理等后勤工作。在音乐剧《孙思邈》排练时,有很多翻滚的动作,活动量特别大,一天排下来,患有滑膜炎的膝盖就更疼了,但是她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有一天,杜新会的弟弟来找她,她瘸着双腿去见弟弟,弟弟看见她的样子劈头盖脸就说:“不要干了,赶紧辞职跟我回家,也不知道你图啥呢?”“是啊,当时我也在想,不知道图啥呢,但是这四十年来,演戏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我还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把这项传统艺术给传承下去。”杜新会斩钉截铁地说。

对于小演员张淑媛来说,杜新会不仅是老师,更像“妈妈”。在《孙思邈》中,张淑媛饰演长锁,杜新会饰演长锁的娘,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张淑媛就以“妈妈”称呼杜新会。张淑媛说,因为在演艺上“妈妈”一直帮助她进步,更在生活上予以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学生都叫我们老师,但是我们自己不会以老师自居,只能说,想把自己三十多年的舞台表演经验传递给他们,让孩子们能尽快成长。”谈起传统艺术的传承,袁丽梅说,“我们做的只是非常普通的工作,并没有那么‘高大’‘完美’,但是,只要学生想学,我必然会倾囊相授,绝不会藏着掖着。在排戏时,我们也甘当绿叶,甘当配角,把机会和荣誉让给年轻人,把传统戏曲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