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莫让不良习惯影响心脏健康

 11月9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接诊了一名由外院转来的35岁患者,该患者胸痛伴有大汗6小时,并有低血压休克症状,被诊断为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该院心内科团队争分夺秒,立即启动胸痛救治流程,为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植入一枚支架,成功挽救了一条宝贵的生命。

术后,患者转至心内科ICU病房观察,第二天转入普通病房治疗。聊起当天的情景,患者心有余悸地说:“平时自我感觉身体都很好,有几次胸部不适没有重视,从没想过这次因胸痛差点丧命。”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正在康复中。

很多年轻人觉得心梗是一种老年病,离自己很远,其实心肌梗死发病年龄已经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出现心肌梗死的比例逐年增加。据悉,近半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内科团队成功救治了10余例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年龄29岁到40岁不等,其中3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居多,打破了我市救治急性心梗的最小年龄,而且此类患者不断地增加。

据介绍,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年轻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往往容易发生猝死,而且这些年轻患者长期不运动心脏微循环差,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而且后期也可能遗留室壁瘤或者是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说是,年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内科团队总结了这些患者的相同特点,希望给年轻市民们一点警示。

“类似的年轻患者还有很多,例如,31岁患者陈某较肥胖,长期抽烟、喝酒,一日三餐都是面食,经常熬夜,缺少运动;37岁患者李某长期开长途车,生活不规律,吸烟、熬夜缺少运动;35岁的患者王某长期熬夜打游戏,吸烟每日1-2包……这些患者都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心内科主任任骞说道。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特别近几年交通、通信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忙于工作,出门开车,长期久坐,熬夜看手机,玩电脑;此外生活条件改善,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多;加上生活压力等,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逐渐年轻化。任骞强调,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者。这是心内科医务人员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最担忧的。

为此,任骞提醒市民,不要让不良习惯影响了心脏健康。他建议:生命在于运动。但是现在能坚持运动的人越来越少,在此呼吁大家减少久坐,除有氧运动外,每周进行2次或以上的阻抗训练,以降低全因死亡率。

饮食方面建议降低高热量饮食。人们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及油炸类高热量食物消耗不掉就会转为脂肪。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脂肪肝,甚至出现内脏脂肪增多,特别是心脏外脂肪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改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限制主食,因为关中人饮食多以面食、植物油为主,这些食物都是高热量食物,可导致血脂增高。

避免熬夜。年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都有长期熬夜的习惯。研究发现长期熬夜导致内分泌紊乱,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内皮受损,可直接导致血管痉挛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戒烟戒酒。烟草的危害不言而喻,是心脑血管的头号杀手。最新的研究证实,即使饮少量酒也会增加心血管发病率。

心情愉悦,保持良好的心态,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

任骞强调:急性心肌梗死重在预防,年轻的患者通过以上方法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但也要注意,如果活动后出现胸痛或者发作性胸痛要及时就医,因为这可能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立即拨打120,尽早开通血管(急诊PCI或溶栓)是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有效的方法。(记者 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