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名“第一村医” 家门口守护村民健康

一百二十名“第一村医” 家门口守护村民健康

本报记者 李阳

图为张智尧(左二)入户为村民测量血压

“疫情期间,我都会叮嘱村民要勤洗手、多通风,咳嗽和打喷嚏时遮口鼻,做好个人防护。在入户时,我发现很多村民都有一些错误的健康观念,有些老年人之前不愿意看病,通过我们入户走访后也愿意主动就诊了。”“第一村医”张智尧告诉记者。

8月25日,作为第四批“第一村医”的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张智尧被派驻到耀州区小丘镇白瓜村。入村后,他就对村上的重点人员进行入户随访管理,并主动向村民介绍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体检的好处,向大家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生张博是印台区广阳镇广阳村的“第一村医”,他上任后对辖区幼儿和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查体,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随访,同时他还发挥专业所长,在广阳镇卫生院儿科开展诊疗工作,进一步方便辖区患儿就诊。

同张智尧和张博一批被派驻的“第一村医”还有来自我市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28名医务工作者。在驻村工作期间,他们除了为就诊患者进行日常医疗卫生保健、宣传健康知识、解读医保政策、指导合理膳食外,还要对慢性病患者定期进行随访。在他们的倡导下,村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自觉性也得到普遍提高。他们还针对不同病情的慢病患者进行分类指导,病情严重的患者建议转诊上级医院,小病和康复期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完成治疗,有力地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

近年来,市卫健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一村医”派驻制度,目前共派驻4批120名第一村医,覆盖了全市17个乡镇、90个村。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今年8月份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组织开展“进百村(社区)访万户 ‘医’路有我健康行”主题实践活动,全市的“第一村医”们又开始忙碌了起来,组织开展义诊活动,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随访,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等,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据了解,“第一村医”派驻每半年一期,派驻工作向贫困村、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村倾斜。他们每周在基层工作5天时间,负责指导协助1个派驻村、2个辐射村的乡村医生,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负责所在乡镇卫生院的专科带教工作,为乡镇卫生院引进技术、建立科室。同时,“第一村医”依托二级、三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为群众提供二级以上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小病和康复期患者在镇村完成诊疗,打消了基层群众就诊顾虑,将更多常见病患者留在了基层,助力分级诊疗的落实,提升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

为了将“第一村医”制度具体落实下去,市卫健委联合财政、人社部门,出台了《铜川市驻村“第一村医”选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铜川市“第一村医”管理办法》。在选派过程中,要求“第一村医”学历须在大学本科及以上,年龄45周岁以下,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以上。在待遇保障上,明确“第一村医”在原单位的待遇不变,将生活补贴和通讯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参照第一书记补贴标准执行。如今,我市已将“第一村医”派驻管理工作纳入各区县卫健局和委属各医疗机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并将“第一村医”经历作为评优提拔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保证3年派驻计划形成梯队式接续结构。

“‘第一村医’派驻是全市统筹城乡、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联动、推动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有益探索,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通过‘第一村医’带动乡镇卫生院开设了眼科、妇科、中医针灸科等新科室10个,开展诊疗新技术13项,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全市“第一村医”派驻工作开展以来,有效破解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老百姓得到真正实惠;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慢病管理做得更实更细。同时实现医疗人才效益最大化,让医务人员走出医院,主动服务群众健康,探索出一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之路,受到广大农村群众、基层组织和派出医疗机构的普遍欢迎,实现了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