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 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史力行 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组稿:张华 李由

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将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相结合,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身入心至办实事、守正创新开新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中行而有向、行而有方、行而有果、行而有效,奋力谱写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新篇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发展改革委

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 服务铜川高质量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事实”实践活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狠抓落实,单位通过摸排,公布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其中由单位承办的8项实事中7件已全面完成,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党员干部个人承办的122件事项已完成113件,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出思路、绘蓝图,精准施策谋发展。坚持开门编规划,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征集民意1.3万条,确保我市“十四五”规划符合群众所思所盼。督促协调、统筹推进全市48个专项规划编制,为我市未来五年转型发展明确了方向、理清了路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谋划储备“十四五”项目592个,同时严格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和“双碳”战略要求,调减“两高”项目299个,为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留足了空间和容量。

争资金,抓项目,夯实根基促转型。市发展改革委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民生实事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累计争取到位中省预算内补助资金5.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先后发行政府专项债券14.09亿元,助力18个项目建设;强化政银企对接,协助18个项目融资14.29亿元,为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先后组织项目集中开工3次、观摩评比2次,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均达到100%。其中,23个省级重点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3%,受到全省通报表扬;130个市级重点项目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3%,光子产业链项目推进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日月芯集成电路、陕汽兆丰、伟力凯恩等一批骨干项目建成投产投用,有力加快了我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步伐。

重应用,细服务,数字惠民见成效。不断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型数字化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一批城市精细化管理平台搭建完成。全市54家部门涉及的71个业务系统、17个城市部件图层、948项共计1830万条数据汇聚智慧城市中枢,城市重点领域数据运行态势“一屏”感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先后接待省内外调研观摩团队68批次880余人。依托“铜城办”APP这一载体,涵盖融合社会保障、交通出行、智慧医疗等各类综合性服务应用203项,涉及群众衣食住行的一大批服务事项办理更加便捷高效。通过联动智慧社区建设,采集完成全市72个社区城镇人口相关数据40万余条,900名基层网格员通过平台累计上报并办结社情2.5万余件,“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智慧化综合管理服务在我市已基本实现。

提效能,扩开放,优化环境释活力。为企业开办设立了“一站式”专区,全部手续1个工作日1次办完;水气暖报装从去年的4个环节全部压减到了2个;探索并推行套餐式“一件事一次办”便民服务达到100项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已达1700项以上。通过对审批服务流程的梳理再造,群众办事“只认窗口,不认部门”且一次办成。全面落实电价优惠政策,为173户电力客户节省电费1077.4万元。创新推行“政采贷”信用融资服务,为中小企业发放各类贷款4492.6万元,贷款投放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扩大,通过积极争取,陕西(铜川)台湾产业园正式获批,陕西宇腾等一批台商企业已落地建设,优质营商环境涵养投资洼地效应持续放大。

保供应,稳物价,民生保障出实招。充分发挥国家级粮食质量监测站作用,对新收储粮和储备轮换粮定期开展质量检测,对粮食流通环节加强执法检查,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课后服务费、停车场收费、物业服务费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费标准、物业服务费管理细则的制定工作,研究制定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机制,有效保障了全市重要民生商品的稳定供应。开展清理取消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不合理收费自查自纠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减少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用电成本1.1亿元,有效缓解了个体经营户和企业用电成本压力。

市财政局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强化财政担当作为

市财政局海绵城市示范申报工作推进会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财政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努力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把学史力行贯穿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全过程。今年4月,财政部关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申报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由市财政局牵头开展申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积极协调市住建、水务、城管执法等9个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申报专班,主动放弃节假日及周末休息,及时高效地提供实施方案编制和项目资料,为成功创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提供了坚强保障,有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此次申报是继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第5次争取到国家级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

今年6月,铜川作为陕西省唯一代表城市,从全国31个代表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城市,中央财政连续三年将给予11亿元专项资金补助。通过三年示范建设,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四个层面”,统筹实施“四水共治”,以4个精品项目引领38个示范项目,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把铜川打造成为石川河从季节性断流到长流常清的流域生态修复典范,西北地区节水、治水、蓄水、保水协同推进典范,海绵技术综合集成和体制机制创新全景式展示典范,黄土高原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典范,为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提供可考核、可验证、可推广的样板,助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市乡村振兴局

巩固脱贫成果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贫困群众发展手工编织增加收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乡村振兴局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总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守牢“一个底线”解民忧。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按照“1235”工作思路,实行“周统计、月分析、季调度”工作推进机制,常态化与行业部门开展信息比对,持续强化对镇村工作日常管理和督导检查,确保工作不断档、责任不落空,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各区县探索创新,进一步丰富监测帮扶工作方式方法,耀州区“5322”工作机制、王益区“五化”同步机制、印台区“分类管理、评星定级”工作机制、宜君县“两线四级”监测法等措施落实有力。截至目前,全市共纳入“三类人”帮扶对象144户428人,均已落实帮扶责任和措施,有效防止返贫致贫。

用好“四支队伍”访民意。坚持“因村派人、按需派人”,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全覆盖,对驻村满两年的现任市级定点帮扶各部门单位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进行压茬轮换。截至目前,各区县驻村干部全部轮换到位,全市累计选派驻村工作队246支、驻村第一书记203人、驻村工作队员546名。同时,继续坚持市级领导联乡包村、部门单位联村帮扶、干部驻村帮扶等常态化帮扶工作机制,37名市级领导建立联乡包村联系点,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359个村定点帮扶全覆盖。“四支队伍”坚持定期走访摸排,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排查,及时掌握突发情况,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边缘群众不致贫。

落实“十项行动”办实事。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起好步、开好局,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贯穿年度业务工作,联合行业部门开展“防返贫帮扶、产业提升、就业服务、搬迁后扶、饮水安全、温暖过冬、环境整治、消费助力、走访回访、作风强化”十项行动,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做到政策惠民、机制利民。先后开展了“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印发了《关于扎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重点安排“十个回头看、过一遍”“八个再巩固、再加强”“九个再规范、再提升”3个方面27项具体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所有建档立卡户和其他一般农户排查,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1+7”政策,60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到位,周边学位供给充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自治建设和物业管理实现了全覆盖,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照金景区管委会

改善提升基础设施 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照金景区生态停车场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照金景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上狠下功夫,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全力助推照金老区高质量发展。

狠抓项目建设,改善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始终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到重点项目建设上,照金丝路文体冰雪中心项目完成展示中心占地征收以及方案设计、可研报告等,铜川市民兵训练基地项目完成配套项目建设,门前拓宽桥梁桥面混凝土浇筑等配套工程稳步推进,照金景区生态停车场项目完成北侧大停车场施工、南侧停车楼主体浇筑等,对照金国际滑雪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了景区基础和服务功能,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09万元,利用省域外资金3000万元。

真情扶贫帮扶,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先后投资110万元启动实施了梨树村农业种植项目和中药材项目,流转12户困难群众土地360余亩,种植中药材和有机玉米、青贮玉米,雇佣劳动力460余人次,支付流转费36.8万余元,劳务费24.2万元。实施大棚蔬菜基地项目,租用梨树村原有蔬菜大棚10座,作为照金干部学院蔬菜供应基地,每年支付租赁费用和劳务费约4.7万元。为9名在校大学生捐助8600元善款,党员、干部定期赴村开展扶贫帮困提升工作,为梨树村乡村振兴建设增添了新活力。

发挥资源优势,做强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强化革命旧址立法保护,《铜川市陕甘边根据地照金革命旧址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加强红色教育阵地建设,加大兔儿梁革命旧址和杨柳坪地母庙遗址保护利用力度,先后完成6处革命旧址修缮、7处革命旧址导视牌安装等。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线路,提升现场讲解教学能力,组织策划了“独轮车运粮”“护送鸡毛信”等研学体验课程,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作用,使照金成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基地。目前,已接待党建活动37.3万人次、研学学生12.8万人次。

优化提升服务,全力加快5A级景区创建。节假日、“十四运”期间在1933广场等10余处游客聚集地设置“铜川旅游志愿者”服务站,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开展疏导、交通指引等志愿服务;加强景区旅游质量监督检查,定期组织对景区旅游安全、疫情防控、旅游服务质量等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水平,为照金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

以“四个聚焦”为抓手 打造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陕西日月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进行芯片性能测试

今年以来,新材料产业园区紧扣“追赶超越,高质量转型发展”主题,学党史悟思想强信念,聚焦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精准招商、服务保障四方面,统筹力量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园区光电子产业升级,全力打造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聚焦科技创新,促进“两链融合”。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为遵循,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先后建立了陕西先进光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瞬态光学重点实验室特种激光研究中心、激光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省科协科技创新服务站以及侯洵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科研平台,积极为园区光电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和人才支持。立足铜川区位优势,借力西安创新资源,积极抢抓秦创原平台建设机遇,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融合。目前,园区已引进澳威激光、隽美经纬、日月芯半导体等光电子企业23家,涉及半导体新材料、硅基光电子等七大领域,初步形成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原料生产到制备、检测、封装、芯片集成应用的完整光电子产业链条。

聚焦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动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积极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作用,严格落实项目包抓包联制度,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2021年,园区计划实施光电子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17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9个,续建项目3个;列入省级重点项目3个,市级重点项目8个。

聚焦精准招商,拓展产业链条。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和追赶超越的动力源,抢抓丝博会、长三角、进博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招商活动契机,通过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专题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引力度,拓展产业链条。1至9月,共签约光电子项目11个,涉及资金94.1亿元。

聚焦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重点企业包抓制度和人才专班联席会议制度,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协助澳威激光、铟杰半导体、隽美经纬等企业解决融资、员工住宿等难题;先后为入园企业招聘人员300余人;建成通车纵十五路,优化608公交线路,方便了园区企业员工和周边群众出行。目前,园区确定群众急难愁盼实事69项,已办结5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