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十四五”规划推进有序发展持续稳健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将“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与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相衔接,聚焦年度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快推动规划落实落细,全市“十四五”规划总体进展顺利,经济发展持续稳步回升。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6.1%,居全省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两年平均增长5%,居全省第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两年平均增长4.3%,居全省第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居全省第5。

优化布局结构抓产业。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统揽全局,有效应对局部疫情影响和宏观经济恢复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坚持规划引领,围绕重点产业“链长制”发力推进。制定出台了《铜川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及布局指引(2021版)》,指导各区县、园区重点产业精准布局。提升传统产业质效,冀东尧柏两条万吨水泥生产线建成投产。扩充优势产业链条,良鼎瑞特种铝线材、陕汽兆丰、汉德车桥等铝产业项目和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我市光电子产业纳入全省“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日月芯芯片封测、誉品遮光片等项目相继建成,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商业航天测控网(铜川)中心站三期等项目加快建设。“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成运营,省光学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落户,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重点支撑抓项目。狠抓项目谋划建设,对标“双碳”战略和“双控”要求,谋划储备“十四五”重大项目592个,产业项目占比达61.8%,总投资7426亿元;其中纳入全省“十四五”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5344亿元。不断深化“三位一体”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要素保障,组织项目集中观摩、开工5场次,1-9月,13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75%,33个专项债项目通过省级评审。狠抓产业链招商,建立航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11个主导产业招商部,签约项目650个,到位资金375亿元。全市高新产业投资增长40.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7.6%。

补齐民生短板抓保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铜麦6号”旱地小麦亩产704.6公斤,创全省最高纪录,持续加快全国推广步伐,夏粮连续第18年丰收。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升格为省级孵化器,创业大街、孵化中心累计入驻企业298家,累计建成社区工厂68家,吸纳就业2489人。铜川高新实验学校、王益中学、耀州区五台幼儿园、新区学府城幼儿园建成投用。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二期、雪亮工程等一批惠民综治信息化项目建成投用。北市区“三疏”“双修”步伐加快,新增绿化面积2.23万平方米,建成、在建公共停车位8799个。玉皇阁二号桥加快建设,青惠一级公路建成通车,长宁北路等城市断头路打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成投用,岔口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我市被评为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

争取政策支持抓创新。积极争取省级规划政策支持,我市商业航天科技园做大做强、高质量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23个重大事项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紧盯中省重大战略、重大政策,积极争取各类试点示范政策支持,纳入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宜君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18项支持事项纳入全省相关专项规划。一系列惠民的好政策落地见效,“复兴号”动车组开行,成功申报全国海绵城市示范市,十四运会铜川赛区赛事精彩圆满举办。(记者 王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