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助力铜川产业转型升级

高端装备制造助力铜川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徐国玺 何城城

走进位于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铭帝集团7500吨卧式短行程挤压生产线,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引人注目:机器在轰鸣运转,工人们协同配合,加紧时间调试设备,保证项目如期投产。铭帝集团公司党支部第一书记朱辉告诉记者:“7500吨挤压生产线不仅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还可根据客户需要设计断面,同时按客户提供的样品和要求组织生产。”

铭帝集团是中国建筑铝型材20强企业之一,早在2018年就响应国家推广新型绿色建材的号召,提出与陕建集团和北京首铝合作计划。但由于三家企业诉求利益不同,两年多来合作推进缓慢。2021年初,市委、市政府依托重点产业“链长制”,多次协调推进,最终促使三方达成协议。铭帝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肖优胜说:“咱们政府积极帮助企业穿针引线,确确实实解决了企业的难题,也让我们企业觉得把总部从兰州迁到铜川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近年来,我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关键变量,主动融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陕西“制造强省”战略部署,坚持以建设西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为目标,以延伸产业链、推进集群化为路径,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

作为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结合自身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以“铝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链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成了陕西美鑫、陕西达美、铭帝集团、日本特必克、铜川文达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重点企业,产品涵盖了煤、电、铝合金型材、轮毂、车桥、刹车片等18大类,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完全闭合,汽车全轮系产业链已经形成,初步实现了“陕西制造、铜川配套”。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2亿元,同比增长21.5%。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完成工业投资19.1亿元,其中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1.89亿元,增速达到100.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51亿元,同比增长20.4%。新增入园企业13户,培育规上企业3户。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已有18家,总投资近300亿元,就业人数达5000余人。

2021年,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计划实施项目28个,总投资67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19个、续建项目9个。正在实施项目18个,总投资5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85亿元。

据悉,“十四五”期间,在铝精深加工和铝基新材料方面,该产业园将以轻质、高强度、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为产品发展方向,以精深加工、精细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平版印刷铝版基、高精铝合金中厚板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铝精深加工产品,突出发展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及绿色建筑领域高性能铝合金、铝基复合材料,不断提升高端铝合金加工工艺及技术,重点突破高端铝合金材料锻造技术、高纯铝合金净化技术。延长“铝精深加工-高性能铝终端产品”产业链,策划招商项目40个,总投资300亿元。“十四五”末,入驻产业园铝产业链企业将过百户,铝镁合金产能达到60万吨,再生铝产能达到60万吨,铝型材产能达到15万吨,铝合金棒材产能达到15万吨,铝线材产能达到10万吨,铝板带箔产能达到20万吨,轻量化铝轮毂产能达到600万只,铝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

同时,园区将以汽车轻量化发展为突破口,继续拉长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根据陕汽、西安吉利、比亚迪、雷丁秦星、西咸宝能等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车身结构件、车身覆盖件、车门、底盘支架、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铝合金零部件,提高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配套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谋划卡车、乘用车、商用车、轿车零部件项目,策划招商项目60个,总投资500亿元。围绕发展航空、高铁、地铁、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策划招商项目20个,总投资200亿元。

不止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全市各个区县,都能感受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蓬勃景象:走进印台区绿色铸造产业园,一排排崭新的厂房在青山环抱中整齐坐落,如果不听介绍,谁能想象之前的老铝厂,如今换了天地,目前该产业园已按照“产能高效利用、土地集约使用、产业链式发展”的要求签约引进7个项目;位于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陕西赛骏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自2020年投入生产以来,已经生产各类专用车数千辆,销往全省各地,填补了西北地区专用车生产空白。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有望成为西北最大的专用车生产企业,年可生产专用车1万辆,实现工业产值11亿元,上缴税金1.4亿余元,解决就业380余人……

面向未来,我市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延链、补链、扩链、强链”四大工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创新驱动、融合带动、绿色引领,推动全市制造业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让高端装备产业成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