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学史力行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一老一小”方面“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聚焦群众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方面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通过创新服务载体,完善兜底性、普惠性服务,办好“关键小事”提升“民生温度”,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好民生改善,确保“老有颐养”“弱有所扶”。着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府保障职能,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养老机构登记后即可开展服务活动,并向民政部门备案。建立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机制,以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保险公司解决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赔偿问题,降低养老机构运营风险。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对社会开放和公建民营,耀州区中心敬老院、王益区中心敬老院与第三方公司签订了运营合同,运营情况良好。全市建设养老服务站72个,耀州区邻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印台区芳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第三方运营,大幅提高了养老服务质量。新区锦园社区建立全市首家社区食堂,解决了200余名老人吃饭难问题。扎实开展高龄补贴发放工作,将养老补贴发放系统与高龄补贴发放系统展开对接,现已实现互换互认和数据共享,切实方便老年人复审,为7.26万名高龄人员发放补贴3029万元。开展智慧助老服务行动,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老年健康志愿服务“银龄行动”的通知》,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以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健康讲座、义诊服务、智能技术培训以及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将智慧助老落在实处。6月15日,在新区阳光广场举办了全市老年健康志愿服务“银龄行动”启动会,现场为13个老年健康志愿服务队授旗,开展义诊、老年体育项目展演等活动,共计1000余人参加。同时,结合老年健康宣传周,各区县积极开展“银龄行动”、智慧助老等相关活动,举办健康讲座、义诊及志愿服务达20余场,组织相关专家分别在干休所、市老年大学、各区县敬老院、相关社区等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品7000余份。

守护健康屏障,确保“病有所医”“幼有所护”。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开展全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工作,王益区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地区,积极组织相关团队,招募老年志愿者进行健康干预,预防老年人失能(失智)。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技术方案》,为社区配备了食物秤、手抛球、一次性眼罩等物品,为太极拳、八段锦活动定期开展配备了音响设备等。定期对8支服务团队开展技术培训及干预,累计开展培训5期次,举办活动近30次。组织专家团队编排颈肩腰保健防治操,经过市人民医院运动损伤科监测修改,培训教练10人,制作电视教学片,培训老年人160余人。组织召开全市医养结合医护技术培训会,同时在各区县设分会场,全市共培训医护技术人员、为老服务志愿者500人左右。全市居家医养结合签约人数达1300人,目前均已开展上门居家医养服务4次。出台《铜川市驻村第一村医选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铜川市“第一村医”管理办法(试行)》,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选派4批120名年轻优秀医生担任“第一村医”。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出台《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对符合要求的托育机构除每个托位国家1万元补助外,市县再给予每个托位1万元一次性补助。印发各类科学育儿知识手册1.6万份/本,订制婴幼儿专用毛巾3400条,通过“健康铜川”公众服务号定期推送科学育儿知识,各级开展宣传咨询、文艺演出等专题宣传活动10余次,持续增强宣传深度广度。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托育机构,组织梳理策划托育项目11个,拟增托位千余个。开展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建设,确定省级托育试点机构7家,落实省级以奖代补资金16万元。组织举办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培训班。采取“现场活动+网络直播”方式举办照护知识讲座4期,区县开展母婴课堂、专题讲座、亲子活动、家长课堂、入户入园、家长座谈会等活动10余次,市区两级共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服务家庭3500余户。

回应教育关切,确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聚焦全市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短板,全年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5所。扎实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各学校依托学校教室、功能部室、户外活动场地等,开设体育、音乐、科技等社团,持续推动课后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着力解决家长接送孩子“四点半”难题。新区锦绣园小学坚持需求导向,为学生量身打造课后服务课程,开发兴趣特长类、文化课辅导、文化课程+特色课程“三类套餐”,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王益区红旗街红军小学发放“告家长意见书”“征求家长意见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摸底,对家庭贫困、低保户等75名学生全部采取免费服务。为保证接送学生安全有序,鼓励倡导中小学校设立家长接待处,完善饮用水、报刊书籍、无线网等配套设施,推行“与家长下班同步”制度,最大限度满足家长需求。目前,全市200所中小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惠及学生2.1万人。加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坚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免费配发《健康教育》读本,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设立“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缔了一批违法违规的网吧、台球室,收缴了一批不健康的盗版图书,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市各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目前已创建6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其中省级1所、市级5所。切实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深入开展青少年视力筛查1万余人,把好光明未来第一关。(记者 张华 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