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赋能扩能助推乡村振兴

我市发挥乡镇(街道)财政管理服务职能

创新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赋能扩能助推乡村振兴

全省调整和完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工作以来,市财政局围绕将乡镇财政打造成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服务镇域经济发展“桥头堡”的目标,紧抓机遇、统筹谋划,创新作为、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乡镇财政体制调整完善工作,2020年4月全市38个乡镇(街道)财政所完成统一挂牌。同时,不断创新举措方法,努力实现乡镇财政工作“形”的重塑、“神”的重铸,为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体制“强骨骼”。结合实际,会同市委编办制定了《关于调整完善乡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在严格落实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在各财政所下设“财务服务中心”,为每个乡镇增加事业编制2-3名,全市乡镇财政共增加事业编制83名,妥善解决了编制不足的问题。2020年后半年,通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全市乡镇财政所新进人员54人,加强了人员力量,并组织全市281名乡镇财政人员分四期进行系统培训,有效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科学定位“明角色”。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赋能,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职能,突出培植财源建设职能,建立镇域经济发展考核体系,调动乡镇(街道)加大招商引资、发展产业项目的积极性。在全市38个财政所设立财政金融支农岗,加挂农担工作站牌子,增加乡镇农业信用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和农业政策保险服务等金融功能,初步建成了省、市、县、乡四级上下联动、便捷高效的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服务网络体系,开发铜川“政融通”,引入担保公司、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为农户、企业提供线上业务办理和需求发布渠道,着力打通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截至8月底,在保765户,在保金额1132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58%,新增担保客户667户,新增担保金额9267.1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7.27%。有效发挥了政府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聚集作用,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半年,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20个(其中市级险种4个),保费规模3538万元,承保金额16.2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77.99%,帮助农户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保价格”转变,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规范管理“健肌体”。以“五统一”为抓手,协同推进乡镇财政软硬件建设、内部管理和服务升级等工作,不断推动全市乡镇(街道)财政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明确乡镇财政对上级财政部门下达到乡镇的各类财政资金采取直接监管和委托监管两种方式实施监管。全面推行乡镇财政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代理记账工作。推广应用陕西“财政云”和铜川财政智能化办公平台、U8财务软件系统等,开发铜川“政融通”,实现了市县乡财政系统信息化应用全覆盖。强化对脱贫攻坚期形成的村集体资产进行监管,开发应用“村集体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同时研究搭建“乡镇财政支农惠农服务与监管平台”,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财政资金监管、乡镇财政金融支农、支农惠农服务和大数据分析,对乡镇财政支农惠农进行全流程的服务和监管。

真督实考“激活力”。实行市局领导包抓区县工作责任制,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协调解决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先后多次召开区(县)财政局长座谈会,研究解决乡镇财政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实行市局领导包抓工作责任制,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加强镇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和核心任务。市财政、农业、金融等六部门出台《铜川市支持镇域经济发展激励考核办法》,大力推动镇域首位产业发展,在今年全市目标责任考核表彰大会上,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对镇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强乡镇”“五强街道”予以表彰,并给予500万奖励资金激励发展镇域经济,极大激发了区县和乡镇(街道)协力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讯员 杜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