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向好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增速位居全省第四,两年平均增长7.8%、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稳中有进,生产需求中高速增长、增幅居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两年平均增长10.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1个和3.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7.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7个和2.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09%,税收完成年初预算的5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54.6%,两年平均增长124%,连续18个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稳中提质,结构性指标持续优化、质量提升。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9.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3.5%。非公经济占GDP比重51.9%,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增长7.1%,占全市投资的70.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3%,高于全市投资13.3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3.4%;存贷比50.46%,连续4年持续增长。

稳中向好,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预期向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2019年同期4.3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8%,分别高于2019年、2020年同期15.4个和45.8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1.5%,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26.3%。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82.0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7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4.61%和26.99%。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转型升级,链群推进产业增优势求突破。把集链成群、延链补链作为壮大产业、加快转型的重中之重。建立了重点产业“链长制”,强化资源配置和要素保障,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个推进专班、一张任务清单”工作机制,周研判、月调度、季评比,持续掀起比学赶超抓项目、抓招商、抓落实热潮。深入开展驻企帮扶“双百双千”工程,出台23条措施稳定企业生产,精准施策支持108户重点工业企业纾困解难,解决问题310余项。统筹推进农业生产,8万亩高效水果基地加快建设,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夏粮总产增长3.46%、再获丰收,“铜麦6号”创陕西省小麦百亩高产攻关田单产最高纪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3%,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突出主题主线,强化项目建设促投资增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题主线,一月一开工、一季一观摩,实行领导包抓、部门包联、专员包服工作机制,高位布局、高点推进,13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91%,冀东、尧柏两条万吨绿色化智能化水泥熟料生产线等23个项目建成投产;23个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59%。建立11个主导产业招商部,制定招商企业目录和产业导向图,定向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丝博会和京津冀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647个,涉及金额1838.24亿元;市域外项目累计到位资金271.45亿元,省际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70.28亿元。

加速科技赋能,全面创新驱动拓空间强内涵。抢抓科技创新机遇,加速培育未来产业。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成运营,划转校办企业52家,落地项目21个,形成了“秦创原铜川创新谷+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稳步推进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建设,落地产业链龙头企业31户,实现“太空有星、天上有网、地面有研产”,完成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新型智慧城市二期等26个项目开工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落户企业600余户,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先进光学、特种激光2个国家级实验室落地建成,天健九方毫米波芯片、航天振邦精密机械加工、凯立稀贵金属催化剂等高新技术项目开工建设。

注重挖潜增效,深化改革开放优环境释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13条简化企业开办举措,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487户,其中企业3091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4万户,是2018年同期的2.36倍。持续优化办事程序,372项纳税事项全部“上网”,办结率99.7%。耀州区与西安市雁塔区116项政务事项实现“跨市通办”。积极创建海峡两岸产业高质量合作示范区,新增外商直接投资企业5家。丝路金融科技产业园入驻企业28家,海越能源、大唐种业迁址铜川。建立金融顾问制度,推行“政采贷”助企融资模式,贷款投放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紧盯群众需求,补齐民生短板强基础增福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中央和省级配套直达资金用于基本民生支出占比81.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7%和15.1%。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43万元,创业大街、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累计入驻企业298家,城镇新增就业6046人,登记失业率3.3%。32所在建中小学幼儿园完工6所,新区梅乐园学校、第三小学、王益中学建成。异地就医备案直接结算全面开通,平均报销比例65%以上。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提标工作。岔口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居关中前列。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23万平方米,建成、在建公共停车位8799个。我市成功申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被评为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两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30.7万人。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4.21%和57.14%。全市信访形势持续平稳向好,被评为全国两会期间驻京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和建党100周年信访保障先进单位。(记者 徐国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