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发展 共创绿色未来

聚焦绿色发展 共创绿色未来

——铜川市荣获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侧记

近日,由新华网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支持的“小康路上的绿色力量——第七届绿色发展论坛暨点赞中国绿色影响力典范”在北京召开,铜川市以典型案例“让绿色成为铜川全面转型的最亮底色”入选“点赞•2021践行生态文明发展优秀城市”,并入编小康路上的绿色力量《2021绿色影响力典范案例汇编》。这一殊荣,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生态环境保护者齐心协力的见证。

胸怀“国之大者”  践行生态环保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把生态环保工作作为底线任务,成立了高规格的生态环保委员会,统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相关工作职责、实施细则等,市人大颁布了大气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一批法规,纪委监委助力生态环保,倒逼环保责任的落实,各区县、各部门充分发挥属地和行业监管责任,各企业依法治污落实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生态环保格局,助推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近年来,铜川市坚持绿色引领,把源头、留空间、优服务,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在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谆谆教诲下,把绿色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严守“三线一单”,优化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等环境要素保障,产能置换2条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和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让“下马”企业重焕生机,声威建材公司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冀东水泥公司创建为国家级绿色矿山,洗煤储煤场高标准治理污染促进精洗煤增长105%,建设印台环保产业园区,环保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城市,推进能源资源全面节约,有效改善能源结构;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留足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实现了用地结构的高效集约;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打造垃圾分类“铜川模式”;新增公交、出租车全部使用新能源车,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空间逐步形成。

生态环境逐年好转  绿色成为最亮底色

坚持以“减煤、抑尘、控车、治源、禁燃、增绿”为抓手,落实“一市一策”精准治霾,开展五个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工地道路、臭氧、机动车、非道路机械、面源污染,实施“煤改气”“煤改电”清洁能源替代、“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淘汰黄标车及高排放老旧机动车等专项行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调区划,抓建设,完成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3个城镇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上工程,强监管,实施了总投资12.65亿元的漆水河水环境治理PPP项目,两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岔口断面水质达到国考标准;加快生态修复,崔家沟煤矿地质环境治理成为矿山生态修复亮点,三道桥非煤矿山生态恢复重披绿装,秀房沟生态治理成为样板,渭北“旱腰带”治理成效显著;持续开展“清废”和“绿盾”行动,加强固废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十三五”期间,优良天数从2015年的210天增加到2020年的286天,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青山净土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0.98%、12.12%、16.75%、21.07%,超额完成“十三五”省考任务,为十四五完成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抓试点促转型 擦亮“绿色名片”

铜川入选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区,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被列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全国重点流域“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市,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48.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63%,15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3个村建成“全国生态文化示范村”,2019年宜君县荣获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宜君县、印台区先后建成省级森林城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朱鹮在铜川野化放飞并成功孵化,已繁育“铜川籍”朱鹮105只,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渐渐回到了铜川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每个人都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受益者,生态优、环境美已成为铜川绿色发展的一张名片。

(文:邢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