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南: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正富

“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正富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云南

本报记者 张华 徐国玺

周末,行走在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一片欢声笑语、瓜果飘香的景象,村民们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谁又能想到眼前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欧洲风情小镇20年前还是一个以穷出名的“烂杆村”。

20年,马咀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起初的700元增加到2020年的21563元,打造出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的“马咀样板”。

20年,马咀村完成了从“烂杆村”到“水泥村”到“生态村”到“旅游度假村”再到“智慧村”的转变,荣誉不胜枚举。

而马咀村今天的发展变化,浸透着马咀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李云南的汗水和心血。

强基础惠民生 乡村面貌大变样

1999年9月,李云南当选马咀村党支部书记;11月,当选马咀村村委会主任。从此,开启了他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的征程。

2000年初,李云南沿着沟畔挨家挨户走访,早春的寒风直往领口袖口里钻,但更让人心寒的是大家的生活。一孔窑洞既住着人,又喂着牲口。有的村民兄弟几个住在喂牲口的烂窑里,好一点的窑就是轮换的婚房,弟弟要结婚了,当哥的就找别人废弃的窑洞去住,腾出好一点的窑办婚事。看到村民们这样的生活条件,李云南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不是我的长辈,就是我朋友,他们盼什么想什么,我最清楚。”于是,李云南告诉大家,一开春,就盖新房。

2000年4月,首批60户总面积9000平方米的二层单元式“小洋楼”动工了。当时,只有国家补助到位的50万元,其他资金只能大家凑,可搬迁户最多的凑不够一万元,最少的只有一两千元。村里老人们劝他:“云南,没钱就像外村那样盖平房吧。”可李云南觉得:“要建就建楼房,既省地,两代人住着又不干扰,再说,碌碡拽到半坡了,不能泄劲,不够的钱,我先垫。”他通过个人垫资等办法,保证了一期工程顺利竣工。

为了改善村上的基础设施条件,他带头平了自己父亲的坟头,搞“坡改梯”工程,建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垫资修了蓄水池、埋了PVC输水暗管,请来专家统一规划了全村坡耕地、沟边地、低产田;全村动员,户户出动,栽植生态经济林2230亩,全村实现退耕还林900亩;在实施低压整改电网改造工程中,他冒雪带村民协助电力部门架设线路,为村民降低了电费;治穷先冶愚,兴村先兴教,他垫资建成94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教师宿办楼……从修田平地到移民搬迁到全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李云南为村上累计垫付款项达400余万元。

在李云南的带领下,马咀村的山变了、水变了,大家的生活变了,精神面貌更变了。

引技术建大棚 群众收入“节节高”

李云南说:“我当支书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变村上贫穷落后的面貌,让家家过上富裕日子。”当初,李云南的水泥厂新生产线刚试生产,就让村民进厂务工,既学技术、又能挣钱,先后有200多人在厂里干活。但到了2008年,市上针对水泥产业发展提出了“上大关小、治旋关立”的思路,李云南的水泥厂也关停了。

李云南和村“两委”班子日思夜想,偶然接触到了设施日光温室大棚,李云南就去山东寿光和辽宁大连考察。当时山东一个大棚年收入30-40万元。按照错峰供应市场的思路,李云南和村“两委”班子回到村上,请专家来村选址定点。地方有了,可资金还没有着落,李云南又多方联系对接、争取项目支持,2010年区上“菜篮子”工程给拨了40多万,建了30栋樱桃大棚。可建成后,却没人敢种。有村民说“事是好事,可祖祖辈辈都是种旱地的,这么大的棚,赔了可咋办?”一了解,村里有这样顾虑的还不少。于是李云南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种,给大家先探探路。村干部任建国管理了1个棚,第二年就收入了5万元。这一下,家家户户抢着要棚。2011年,再建了78个大棚。针对这108个棚,村上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按户均一个棚的原则,抓阄分配,聘请农业专家结对指导。同时,建成了马咀农产品服务中心和5000立方米的恒温果蔬保鲜库,集种植、加工、储藏、配送为一体,保证销售渠道稳定畅通。2020年全村设施农业收入达600余万元,带动100余户村民创业就业,一举甩掉了吃粮靠天、用钱靠救济的贫困帽子。

兴旅游拓产业 乡村振兴后劲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李云南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2014年,马咀村按照打造绿色生态休闲度假地和休闲农业慢生活体验村的思路,探索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两条腿”走路。发挥自身优势,开发马咀自磨全麦面粉、菜籽油、净菜等特色高质量农产品。同时,以“欧洲风情小镇”为方向,引进多项乡村旅游项目,形成箱涂国际艺术街区、西式婚礼、亲子体验、涂鸦文化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2020年12月,反映新农村建设成就的电影《马咀是个村》在央视六套首播,马咀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年均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00余万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集体的收入却捉襟见肘,2020年马咀村对原有的集装箱进行了改建,一期6栋50间高标准集装箱民宿于去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并成立了马咀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一经推出,就吸引了碧桂园集团、清华大学等50余批次5000余人的培训。今年,民宿二期启动,包含32间客房和图书馆等配套设施,以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近年来,马咀村还探索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智慧乡村建设”为抓手,将产业发展与现代科技紧密融合,倾力打造“智慧马咀”数据中心,实现了智慧旅游、应用集成、APP手机客户端服务等功能,随时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让乡村旅游跃上了智能化舞台。通过自动监测系统对作物种植全过程进行监测,实现科学管理。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已经应用到马咀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为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智慧化提供了强大助力。

马咀村在三次转型发展中发生巨变,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最美宜居示范村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李云南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看着今非昔比的新马咀,有些人说“多亏了李云南”,可李云南却觉得不完全是这样:“马咀村的发展靠的是党的好政策,如果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哪有马咀村的今天。我经常想,组织为什么信任我,群众为什么要选我,党的好政策让我先富起来了,但一人富了有啥意思,乡亲们都富了那才是真正富!”

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云南深感压力大于荣誉,他说:“自上任以来,我只为乡亲富裕、家乡更美,一路走来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信任和真心,我已经满足了,没想到组织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会把荣誉变为动力,变成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