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侃社:情洒山区不言悔

凤侃社:情洒山区不言悔

本报记者 朱敏

从教三十多年来,他始终牢记育人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育人,凭借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书写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育人故事;他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教育先进个人、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铜川市道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印台区“十佳道德模范”、首届名师、首批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就是铜川市第五中学教师——凤侃社。

以德立身,扎根山区。1989年7月,凤侃社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被分配到铜川市李家塔中(小)学任教,自此扎根农村学校,一干就是三十多年。1992年,有领导想把他调到某司法局工作,他以不想从政为由拒绝了。2005年,一位民办学校校长专程找到他,想以高薪聘请他,又被他婉言谢绝了。2006年,一所市直属学校想要他,而他放不下山里的孩子,再次好言回绝了。此后又有好几次进城的机会,凤侃社都通通放弃了。一颗纯粹质朴的育人初心让他深深扎根山区。直到近年来,局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大、身体不好,反复做工作后,他才同意来到市五中从教。

以德立学,敬业奉献。凤侃社乐学善教、吃苦肯干,他常常饿着肚子早早地赶往学校督促学生晨读、检查家庭作业;农村学校下午放学早,他便在放学后给孩子们无偿补课。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学生不小心崴了脚,他就赶忙搀扶学生到诊所;住宿生半夜发烧,他找来酒精,为孩子细心擦洗、物理降温;放学路上,遇到一位学生晕倒,他二话不说立刻将其背到医院,陪着孩子检查治疗。在李家塔任教期间,学校附近有一段土路,雨雪天路滑,一不小心就会掉到路边沟里,他就经常护送学生平安往返。三十多年来,凤侃社从未因私事耽误过一节课,即使患病也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2005年5月中旬,凤侃社腰椎间盘突出、行走困难,但他却依然咬着牙拄着拐杖坚持上班,带领学生冲刺中考。2008年临近中考,医生诊断其急性胆囊炎需切除胆囊,为不耽搁学生复课,他忍住病痛把手术推到五一长假。为上好一节课,他总是反复推敲教学设计、修改课件,常常废寝忘食。教学中他不断探索各种有效教学模式,先后独立完成多篇教研论文。在中考复课中探索出的“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注重方法—加强应用”十六字应试策略,在全区交流推广。

以德育人,下自成蹊。凤侃社常常教育学生学做真人、学办实事。所带学生中考成绩连续七年位居全区第一,累计为重点高中输送数百名优秀学生,其中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凤言毕业后进入航天六院工作,朱霞、王婷研究生毕业后分别进入西藏民族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任教,还有数名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绩突出。生活中,他亦师亦友,经常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资料及生活用品;每天与学生谈心,帮助误入歧途的学生回到正轨,劝返辍学学生,资助特困生。三十多年来他累计劝返学生35人,有效转化问题生63人,资助特困生6人。他的爱心赢得了各界的赞誉,多次收到来自家长的感谢信。他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曾在“陕西省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全省巡回宣讲”活动中作专题交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0多年的辛勤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如今的凤侃社依然虚心进取,56岁的他仍然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党代表驻室活动和课题调研,先后加入印台区劳模志愿服务队和社区志愿者队伍。

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凤侃社用自己的满腔热血、用三十年的执着青春,扎根贫困山区、奉献农村学校,无怨无悔地书写着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的伟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