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王石凹村第一书记陈永康:甘做基层孺子牛 共圆脱贫致富梦

印台区王石凹村第一书记陈永康:

甘做基层孺子牛   共圆脱贫致富梦

本报记者 原玉红 张芳

自2018年3月,陕西科技大学陈永康担任印台区王石凹街道王石凹村第一书记以来,他用脚步丈量王石凹村的每一寸土地,将精力倾情投入到王石凹的生产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从初到王石凹的彷徨无措,生活不习惯,到熟练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陈永康收获了群众的认可,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沉下身子 建强基层组织

作为第一书记,陈永康坚持把党建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始终秉承“抓党建是第一书记的本质,不抓党建是失职,抓好党建是称职”的原则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面对当初支部软弱涣散,党员党性、自觉性不强的情况,他与支部成员促膝长谈,下大力气进行整改。针对基层党员学习主动性不强等问题,陈永康主动思考、创新思路,带领王石凹村党支部开展了送学到家、到田间地头等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精心准备每一节党课,让党员逐渐认识到基层的学习不再是走过场、读书本。

同时,他还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及时推送学习材料,定期与流动党员电话谈心,走访省内的大部分流动党员,让流动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归属感;积极发展党员,做好年轻干部的发现与培养,为基层的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对于支部工作开展中发现的问题,敢于及时当面给予批评指正。开展大讨论、大走访,让每个党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耐心听取老党员的建议,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开展多样化活动,党员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甩开膀子 助力脱贫攻坚

敢于向贫困宣战是一种担当,敢于向基数较大的贫困宣战更是一种魄力,陈永康时刻提醒自己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有担当的宽肩膀。工作中,他严格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安下心、俯下身,竭尽全力为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事好事,把实心交给群众、把实惠带给群众。让每项惠民政策,落实到户到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原则,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想方设法做好基础设施建设,3年来累计为王石凹村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修村组路5.8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600余米,让村民告别了窖水时代;完成52户贫困户移民搬迁,通过社区工厂、公益岗位、就业培训,保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完成全村旧宅基地腾退,实施增减挂钩,有效地整合了村里土地资源,为规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坚持不懈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全面推进以适合生长的中药材为主导的长期产业,种植连翘、金银花、黄芩等中药材1400余亩,为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建立了中药材烘干车间;联合西安永昌公司在王石凹村发展奶山羊养殖,并建立羊奶加工厂;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新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率,以土鸡养殖为主的梦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年来规模不断壮大,效益逐年攀升。千方百计抓好民生改善工程,为王石凹村6个村民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路灯的安装方便了群众夜间出行,也温暖了群众的心;利用旧宅基地腾退积攒的废旧木料在王石凹村党俭组打造美丽乡村,让贫困户参与劳动,共同见证乡村的变化;改造民房,建立陕西科技大学党员教育基地,布展王石凹村脱贫成果,陕西科技大学及印台区50余个党支部1000余名党员前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找准路子 创新消费扶贫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瓶颈问题。驻村之初,陈永康对村里产业情况进行了调研摸底,面对农产品及合作社产品滞销的情况,跑市场、找销路。结合王石凹村产业实际情况,他积极摸索消费扶贫新路子。

深入拓展线上销售渠道,2018年陈永康牵头建立陕西科技大学消费扶贫线上平台,平台累计覆盖教工客户570余户、2000余人,依托平台销售土鸡、香椿、大葱等农副产品,年销售总额达20余万元。由于线上消费扶贫成效突出,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对此进行深入报道。全力推动建设扶贫产品驿站,为更大范围带动农民增收,他奔走在铜川和西安两地,为王石凹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在陕西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王石凹街道扶贫产品驿站于2019年在西安正式建立,陕西科技大学免费提供场地和水电,为驿站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驿站年销售量额高达102.3万元。大力开展优质农产品进校园活动,组织印台区优质农产品进校园,召开扶贫产品交易会5次,单次成交额30余万元;对接学校工会、后勤采购印台区花椒、苹果、杂粮等农副产品,解决了农产品销路,减收了中间环节,使农民、教工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