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游击队的故事

雁门游击队的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同(官)、宜(君)、中(部)、洛(川)一带,属陕甘宁边区南部敌占区,咸榆公路经此而过,交通运输方便,是国民党重兵进犯延安的必经之地。因此,内战爆发前夕,中共中央西北局指示中共黄龙特委,迅速派出精悍武装力量,到这一带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搅得越乱越好。中共中央西北局的这一指示,同时也是为了掩护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经关中西部撤回边区,增强保卫边区的军事力量。

中共黄龙特委接到指示后,于1946年9月下旬以中共雁门工委举办的教导队为基础,同双龙中心区百余民兵以及从陕甘宁边区调来的党、政、军干部共200余人,组建了雁门游击支队(简称雁门支队),薛志仁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雷治启任副支队长,张文秀任副政治委员。初成立时,雁门支队下设一个大队,易生明任大队长,分一、四、七、九中队和教导队。年底,雁门支队相继成立了二大队(同富大队)、三大队(路东大队)、蒲白大队。至此,雁门支队发展到四个大队300余人。

雁门支队成立后,随着人员的增多,组织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东至洛河畔,西至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南至同官、富平、白水、蒲城边界,北至富县的张村驿、羊泉塬一带。雁门支队在这些活动区域,配合黄龙地区党组织和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斗争,还积极配合西北野战军进行了解放洛川、中部、宜君的战斗。1948年3月,黄龙地区全境解放,雁门支队与中部支队在店头集中,整编为黄龙分区独立二十二团。部队整编后不久,即派四中队(原雁门支队一大队四中队)保护宜君县机关由柏子桥返回县城。不久,九中队(原雁门支队一大队九中队)改编为宜君县警卫队。其余人员由黄龙分区司令员牛书申率领,开赴澄城、合阳地区配合西野主力进行东府诸战役。同年夏季,在澄合地区,与洛川、黄龙支队整编为警四旅十团,归西野一纵指挥,先后参加了荔北、蒲城十里铺、富平美原、铜川陈炉镇等战斗。1949年冬,警四旅在白水县休整时,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师,十团改编为解放军陆军三十四团,先后参加了解放铜川、耀县及淳化口头镇战役,消灭了胡宗南部三十六师;参加扶眉战役,解放宝鸡和兰州,并承担兰州警备任务;参加康乐县剿匪工作。1950年冬,十二师调郑州,改编为公安部队二十师,三十四团编为内卫五十八团。三年多来,在雁门工委的直接领导下,雁门游击支队深入国统区开展武装斗争,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力量。同时,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为解放铜川等城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雁门支队富于传奇色彩的战斗故事,至今仍在当地民众中广为流传。

孤胆英雄王俊昌

咸榆公路在宜君境内长约50公里。这部分路段地形复杂,四周山大沟深,特别是宜君梁段,既便于出击敌人,又便于隐蔽撤退。雁门支队经常活跃在这条路上,出其不意地突袭敌人。其中,游击队员王俊昌的故事流传甚广。

1946年夏,王俊昌和三名游击队员深夜来到家乡偏桥镇。夜晚的小镇,一片静谧。王俊昌对同行的战友说:“你们埋伏在对面山峁上掩护接应,我趁黑摸进去搞它一下。”王俊昌摸进街道,径直闯进保公所,一把推开门,用枪指着正在睡觉的敌人说:“不许动,谁动先打死谁!”屋里的敌人全吓呆了。就这样,王俊昌一枪未发,缴获了三支步枪和三条子弹袋。出屋时,王俊昌佯装着喊战友:“你们都压在窗子外面,敌人谁动就开枪打死他。”接着,他又冲进另一孔窑洞,缴获两支枪和两条子弹袋。随即,快步冲到街上,回头朝保公所放了两枪,飞快撤出镇子。

王俊昌夜闯保公所,勇名传四方,人们称他“孤胆英雄杰娃子”(杰娃子:王俊昌外号)。这次突袭成功,游击队员们受到鼓舞,胆子更大了。几天后,王俊昌带着一个班来到偏桥塬。这一次,他们竟然埋伏在离偏桥街只有一公里的一座破碉堡中,白天放哨休息,夜间出击敌人。一天,游击队员们发现,公路上远远过来一辆大车。车由两匹马拉着,车后跟着几个挎枪的人。队员们迅速在公路两旁埋伏好,待敌人走近时,王俊昌先发枪,不料子弹卡壳,被敌人发现。情急之下,王俊昌随机应变大声喊道:“不要打枪,抓活的!”埋伏着的队员们听到命令,纷纷跳出来,向敌人扑去。这一次,王俊昌和战友们同样一枪未发就取得胜利,缴获敌人一批物资,有枪支、马匹、衣物和文件。王俊昌带领战友和敌人搏斗时,国民党专员余正东趁乱跳沟逃跑,等他回到偏桥镇公所搬来救兵时,偏桥塬上连个游击队员的影子都看不到。

雁门支队三天两头在咸榆公路沿线伏击敌人,宜君梁成了敌人的“寒心路”,直到1948年,这里才安宁下来。

瓦渣岭歼灭战

1946年9月,中共雁门工委按照黄龙特委“迎王(王震)”战斗的部署,为把宜君的国民党武装力量牵制在东部一带,工委书记薛志仁带领教导队49名战士、双龙中心区25名民兵以及30多名中部游击队员,共计100余人,进行了历时12天的东征。期间,国民党宜君县长李笑然带领县自卫队200余人、保三团一个正规连前去宜君东部一带进行“围剿”,同时给同官县去电要求增援。国民党同官县长为了考验时任同官县第一保警中队长的许天洁(中共党员,被派到同官县搞党的地下工作),派许增援。许天洁将计就计,秘密和地下党组织联系,准备将耀县行署配备给保警队的一批新式武器送给游击队,便带领20余名保警队员欣然前往宜君,驻扎在云梦乡南堡村瓦渣岭。

瓦渣岭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梁上,是一座地势不太高的小山包,岭上杂草丛生,梢林密布。岭北面半山腰有一个地势低凹的村庄,住有十几户人家,附近有一座大房。许天洁带领保警队来到瓦渣岭,住在大房中等待时机。

两天后,中共雁门工委得到情报,根据地形,派易生明带领30余名游击队员从岭北山坡上向村子作正面进攻,派秦万智带20余名游击队员从村子对面北梁上翻沟截击,其余人员由薛志仁带领从东面接应。从南堡到瓦渣岭,是三里地的山路,队伍一路小跑着进入预定地点。易生明把部队拉成一条线,利用梢林、杂草作掩护,从岭上北坡压下来,摸掉了敌人的机枪岗哨,包围了大房。

许天洁在瓦渣岭住的这两天,正愁与游击队接不上头,乍听到“缴枪不杀”的喊声,知道是游击队来了,急忙和警卫员跃马而去,其余20多人全被游击队连人带武器俘虏。国民党宜君县长李笑然所带人马闻风丧胆,溜之大吉。

瓦渣岭战斗是雁门支队进行的重要战斗之一,重挫敌军士气,缴获了一批武器装备,壮大了雁门支队的声威。

白家沟伏击战

1947年2月,进犯延安的国民党胡宗南部,开始对陕甘宁边区发动重点进攻,攻占了中共关中地委驻地马栏。为配合关中地委反扫荡,陈开选、王俊昌、李勇、刘树林率雁门支队一大队四中队活动于宜君县西北40里处的白家沟一带,严密监视敌情。雁门支队支队长兼政委薛志仁率支队其余人员活动于柏子桥一带,与四中队遥相呼应。

白家沟一带南北是山,林木茂密,只有东西一条路,是国民党部队由黄陵向马栏前线运送弹药的必经之地。3月初的一天,一队敌运输兵沿宜君西部山岔川前行,向北运送弹药。一路上,敌军缓缓而行,走到山岔北面的常喜安村时停下休息,并派侦察兵前去探路。敌人的行踪被我雁门支队四中队侦察班发现,我侦察员不声不响,飞速绕到村北的高山头上,一边监视敌人动向,一边派战士谭清会回中队报告敌情。敌侦察兵沿路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于中午时分继续北行。雁门支队四中队当时正在彭镇白家沟村,全队虽有四五十人,但装备落后,枪弹甚少,只有30多件土造武器。接到侦察班报告后,中队长陈开选、副队长王俊昌、指导员李勇和西区区委书记刘树林等人立即开会,商量作战方案。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我军装备很差,但士气旺盛,完全可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会议研究决定,利用白家沟的有利地形布下埋伏,孙万海分队埋伏在南面山坡,陈开选分队埋伏在北面山坡,徐生有分队埋伏在西面(正面)诱敌,摆出口袋阵,只等敌人来钻。

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进入我军伏击圈。埋伏在山上的游击队员盯着敌人一步步走近,人人紧握手榴弹,直等到敌人走到离自己只有二三十米远时,才一起猛烈开火。随着手榴弹的爆炸,敌人顿时乱作一团。战斗不久,只听副队长王俊昌一声高喊,“冲啊——”,游击队员们挺身而出,纷纷冲向敌人,英勇战斗,渐渐缩小了包围圈。狼狈不堪的敌排长企图以一部分人抵抗,掩护骡马队掉头逃窜,却不知后路早已被尾随跟踪的四中队侦察班堵死。回头逃跑无望,敌排长带领残兵掉头向北面山坡爬去,妄图凭借密集的柏树林继续顽抗。钻进树林的敌人仗着武器精良,躲在树后不停向外射击。一颗子弹擦着王俊昌颈部飞过,鲜血顿时流出来,他不顾自身安危,强忍疼痛继续指挥战斗,困敌于半山腰。18岁的年轻战士王进财奋勇冲进敌群,夺下敌兵一支步枪。此时,薛志仁带领的游击队及时赶来增援。他们冲上山头,从山上向敌人压过来。战士马永和趁敌人只顾向山下射击的时候,从侧翼溜过去,夺下一挺机关枪。敌人的火力渐渐减弱。最后,在我军“缴枪不杀”、“解放军宽待俘虏”的喊声中,躲进树林的残敌纷纷举手投降。

白家沟一战,我军全歼胡宗南一六五旅一个运输排,俘敌31人,缴获驮满弹药的骡马18匹,美式轻机枪两挺,步枪20余支,是雁门支队进行的主要战斗之一,达到了配合关中地委反扫荡,深入敌后牵制敌的预期目的。资料来源:中共铜川市委党史研究室(铜川市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