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儿黄 农事忙

麦儿黄 农事忙

本报记者 张红 通讯员 刘卫锋

联合收割机在麦浪中驰骋 本报记者 张红摄

捧起丰收的果实,农户笑逐颜开。 本报记者 张红摄

农技专家开展小麦测产工作 通讯员 刘卫锋摄

“东村西村姑恶啼,家家麦熟黄云齐。”进入6月,我市夏粮作物小麦由南往北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群众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全市32.73万亩小麦丰收在望,一幅火热的“三夏”画卷正徐徐展开。

6月5日,在耀州区孙塬镇孙原村,记者看到金黄的小麦已经成熟,饱满的麦穗随风摆动,如同金色的海洋。伴随着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饱满的麦粒源源不断地被送进农户的运输车厢。

“今年收成好得很,以前每亩地能产300斤,今年估计每亩地在600斤左右,产量翻了一番。”提到今年的产量,村民张天社高兴得合不拢嘴。

孙原村是旱塬地区,以前村民大都靠天吃饭,经常广种薄收。张天社告诉记者,去年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他种植了5亩抗旱新品种铜麦6号,加之雨水充足,今年小麦比去年亩产能翻一番。

6月8日,在耀州区孙塬镇孝西村,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麦浪中驰骋。

“现在农机收麦很便捷,每天平均能收100亩,我们合作社共出动了20台联合收割机,在全市各地收获小麦,预计6月底就能收完。”耀州区新兴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马爱国介绍说。

粮稳天下安。今年以来,我市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狠抓田管措施落实,努力夺取夏粮丰收。认真实施“一稳三提”行动,扩面积、强管理、防病虫、提单产。积极推广抗旱、抗条锈病、抗倒伏、丰产的铜麦6号优质小麦品种,代替更换过去的老品种。组建技术服务队,在各乡镇(街道办)召开现场会、培训班,发放技术服务手册,指导群众做好田间管理。针对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重发趋势,积极落实防控资金300万元,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为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夏”期间,为确保小麦颗粒归仓,我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设立了14个“三夏”农机作业服务站,开通4部24小时农机服务热线,提供机收信息、机具调度、维修和寻路等优质便捷服务,还派出农技人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小麦机收减损技术、农机安全生产指导,引导农民适时收获,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全力做好夏收工作。

在小麦收获期,耀州区农技推广中心农艺师张向阳特别提醒农民朋友,今年强对流天气多有发生,大雨大风容易导致小麦倒伏,很难收割,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及时收获,及时晾晒,确保颗粒归仓。

由于今年春季降雨偏多,气温偏低,夏收有所推迟,全市“三夏”将在6月底全面结束。今年小麦预计平均单产210公斤,比去年亩产202公斤增加8公斤,增长3.96%,夏粮总产6.87万吨,比去年总产6.64万吨,增加0.23万吨,增长3.46%,小麦单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层层麦浪,粒粒果实,不仅氤氲着淡淡的香气,还为端稳饭碗增添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