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六一”

乐在“六一”

刘辉

火红的六月,迎来的第一个节日是“六一”儿童节。过节日,孩子们自然是喜欢的,何况是自己的节日。

每到“六一”前后,家长们便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疯玩”一阵;接下来是饱餐一顿,德克士、肯德基、华莱士之类;再下来就是看电影,精神升华一下。孩子们更开心的莫过于接受亲戚朋友的礼物了:小汽车、变形金刚、芭比娃娃、漂亮的衣服、书本、文具等,乐此不疲。作为学校,“六一”演出是必不可少的:红领巾、花裙子、红脸蛋……每当此时,也一定是全家总动员:爸爸开车,妈妈帮学校老师给学生化妆,爷爷、奶奶是大包小包、吃的喝的,好不热闹。

每当此时,我小时候过儿童节的场景便浮现在眼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过“六一”可没有现在的孩子幸福。家里四五个孩子,家长工作忙,也不怎么把“六一”当一回事。不过在那个年代,“六一”给孩子们照上一张合影是可以有的,也就是现在说的“仪式感”。“花裙子、红领巾、机关枪”……我们家就有一张这样的照片:我端着机关枪(玩具)靠在两个姐姐的身上特别幸福。

说起这个机关枪,它可是来之不易的。拥有一把漂亮的“手枪”,恐怕是那个年代每个男孩的童年梦想。我也不例外。有一年,我和爸爸回西安老家,爸爸带我去东大街玩。在一个商场里,我看上了一挺“机关枪”,非常想要。爸爸看了看价格,有点贵。“我们再到别的地方看看吧。”于是爸爸带我走遍了整个东大街,最后还是没有看上价格合理的枪。爸爸说,太贵了,算了吧。我懂事地说,好吧。爸爸看着我期盼、可怜的眼神,最后一跺脚说,不就是两块八毛钱吗,买!就这样我拥有了人生第一把玩具枪。

带着我新买的机关枪,我们去了住在小雁塔的姑妈家。姑妈家也有一个儿子,比我小几岁。晚上,我俩趴在小雁塔的草坪上玩,我的机关枪是手摇的,一摇把手就发出“嘎嘎、嘎嘎……”的声音;而我表弟的机关枪是打火石的,一扣扳机就“唰唰唰……”地朝外喷火花,比我的高级多了。尽管如此,我并不嫉妒。在回铜川的火车上,我把我的那挺机关枪搅了五个多小时。回到家里就连睡觉都搂在怀里。

姐姐们在“六一”也是花裙子、红领巾、红脸蛋,在体育场演节目。那时候,物质条件不太好,可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却是好的。孩子们玩的东西也有很多:女孩子们跳皮筋、砸沙包、踢毽子、抓石子、跑城……男孩子们滚铁环、打弹子、打“猴”、斗鸡、赢三角……除了这些,还有好多好听的儿童歌曲。像“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丢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丢手绢》《小黄鹂》《上学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两只老虎》等比比皆是。

说到“六一”,大家都知道是儿童节,可是它怎么来的呢?“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定于每年的6月1日,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

那么我国历史上有儿童节吗?回答是:没有专门的儿童节。不过许多节日都有儿童参与。比如: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的主题是游春,而在庆祝节日的人群中,最开心的莫过于“童子”们了!他们踏青、玩水、野炊、捕蝴蝶、放风筝……把这个节日过得欢快无比,不亦乐乎。《论语》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当时的写照。

另外还有端午节(在古代也是男童节)、中秋节、春节等等,孩子们也都是主角。

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一般家庭都很重视儿童节,很重视孩子。有的家庭特别在意孩子,这是好事。不过过犹不及:有的家庭过于溺爱孩子,有的家庭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殊不知有个成语叫“拔苗助长”;有的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才艺,忽略了品行教育……

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是幸福的。可是在偏远山区,有的孩子连蛋糕都没有吃过,连火车都没有见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长问题,也值得我们去关注。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在使自己孩子幸福的同时,也使更多的孩子幸福起来吧。

乐在“六一”,乐在每一天。

(作者系陕煤建司一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