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促进服务提质增效

——铜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服务高质量发展综述

“今天收到邮政快递送来的营业执照,心情非常激动,我开店的事情有着落了,在抗疫特殊时期能够收到这份快递实属不易!以前办理营业执照要准备好多资料,来回跑几趟,现在只需要通过线上申请办理,线上受理通过后,发证由邮政提供政务专递,营业执照送上门,非常方便。”铜川市耀州区铜川左达企业服务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我要办理合作社的一些资料,但是最近事情比较多,上班时间又不能按时来递交资料,我通过扫描大厅门口的二维码,将需要的资料整理好,晚上抽时间将资料放入专门的密码柜中,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将办理的相关证件全部邮寄到我家,真是太方便了。”铜川市印台区鑫鑫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郭文兴说。

“以前办理开店事宜,得先去大厅,填表、盖章……来来回回得跑好几趟,非常浪费时间。今天我通过“一件事一次办”专窗申办“我要开药房”。一次性把所有流程走完,最短时间内我就能把药品经营(零售)、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拿到手,非常方便。”前来窗口办事的铜川市九康大药房有限公司经理石燕说。

……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先手棋”,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努力打造流程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政务服务环境,坚持在放权上求实效、监管上求创新、服务上求提升,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推全市经济社会提速转型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工作根基

强化理论武装,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党建基础,印发《中共铜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机关支部委员会2020年党员学习计划》《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严格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制度、周学习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诸行动、取得实效。严明政治纪律,认真组织开展以案促改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印发《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要点》等文件,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和行政审批服务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夯实党风廉政工作责任。强化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围绕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局开展“环境优化我先行”大学习、大讨论、大走访、大提升主题活动,干部政治及业务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健全体制机制 强化战略布局

结合机构改革,优化综合审批部门职责,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等领域以及其他涉及多头审批、多层审批、事项关联性强的审批事项划转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明确由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负责“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运行,以机构职能整合实现对“放管服”改革的体制支撑。健全管理制度,将标准化理念引入政务服务,完善投诉举报机制,畅通诉求渠道,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成立督查领导小组,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制定出台《铜川市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铜川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铜川市中介服务管理办法》,围绕推进工商登记便捷化、中介服务规范化、投资项目报建审批高效迅捷等目标,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修订印发《铜川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0年版)》,确定公共资源交易范围,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配置,明确有关监管职责。印发《铜川市公共资源交易“黑名单”管理办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当事人行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失信惩戒机制。为推动各类公共资源接入省级平台,2020年6月,我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在陕西省(铜川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线上运行。全市依法必须招标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建设项目,2020年6、7月开展招标投标活动,截至2020年底,我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矿业权转让、国有产权交易四大板块已接入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线上招标投标全年交易167笔,交易额46.58亿元。

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服务水平

近年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落实一系列利企便民服务措施,切实提高企业和群众满意度。推行套餐式“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新模式,整合行政审批事项,企业和群众只需提供一套资料,实现“一次提交申请、一套申请资料、一次现场踏勘、同时颁发证照”,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全市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全覆盖,宜君县试点开展健康证免费一次办。推行“一窗受理”服务模式,加快事项划转,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改革要求,2020年划转182项行政许可事项,截至2020年底,划转事项总数达到221项,初步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模式。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网办理,全市网上可办率达93.49%,“最多跑一次”事项超过200项。推行“好差评”制度,办事企业、群众可实名、匿名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动态实施“自然人法人全生命周期树”服务模式,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制和“双告知”服务方式,通过“网上登记平台、全程电子化系统”,提升服务效率。市、区县政务大厅设置自助服务区,配备电子化等设备,实现“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建立“不见面审批(服务)”,围绕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以及办件量较大的审批服务事项,对法定程序没有要求必须见面的审批事项,一律列入“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在基本流程、申请材料、共享数据、办理时限、缴纳费用等方面统一标准,形成政务服务网、自助终端机、移动终端机、邮政寄递、全程代办等5种“不见面审批”(服务)应用方式。疫情爆发后,印发《关于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服务群众和企业办件的工作方案》,采取“网上申报办理、紧急业务预约服务”以及成立专班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建设,为全市疫情防控和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做出贡献。

深化改革创新 激发发展活力

2020年,为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审批效能,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我市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思想重视,精心安排部署,通过调研、召开专题会等形式推动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加大人员划转力度,开展事项划转,确保行政审批工作顺利开展。全年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0876项,办结10390件,办结率96%。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通过建立联席会议、联合踏勘等制度,“一窗受理”标准和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制定《铜川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行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实现审批统一规范。清单管理,规范行政权力,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梳理公布5张清单,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有效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梳理完善市级部门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347项,完成市级37个部门4404项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的编制工作,为实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提供了制度保障。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共74项,进一步规范市场中介组织行为,促进市场中介组织健康发展。机制联动,无缝衔接,建立相对集中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信息推送制度,明确落实行政审批信息共享和事中事后监管责任,通过向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双向推送和认领审批信息的形式,确保行政审批信息、行政审批法律法规及文件、行政审批培训形成共享机制,部门之间无缝衔接。

近年来,按照我市统一部署,积极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推进一系列利企便民措施。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双向推送等10余项“审管联动”制度,制定行政审批工作规则、行政审批法律文书范本等规范性文书,完善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优化审批环节,对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办理的审批事项,由之前的受理、初审、审核等六个环节优化为受理、审批、发证三个环节。实现“个体户企业一日办结,简易注销当场办”,企业登记窗口实现“专窗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照”。企业变更登记、一般程序注销登记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平均每个事项材料压缩60%,办理时间平均压缩88%,当日办结的事项占到总划转事项的50%。

为实现数字化管理,形成科学合理且相对独立的审批体系。2020年7月完成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初验,并开发引入工程建设项目移动应用App,有效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重组。强化制度保障,出台铜川市工程建设项目办事指南、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并联审批管理办法、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审批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办法等40多项的配套制度,“先批后建”变为“先建后验”,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实现“一张网”全覆盖,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省施工管理一体化平台、铜川政务服务网等9个平台系统完成技术对接,实现了“多规合一”信息的数据共享,保证了与省级平台5分钟实时共享,与国家平台10分钟共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优化服务措施,通过录制指导视频、制作报建操作指南、设置咨询电话等方式,引导报建单位自主登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大厅,获取办事指南、进行项目申报、上传电子材料,解决企业网上申报等相关问题。畅通审批“绿色通道”,企业投资核准类项目由企业直接报送,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做到即报即办。

未来,铜川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不断增强政务服务水平,优化窗口设置,增加便民自助服务终端,以政务服务标准化项目为课题牵引,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干部能力,以“一流业绩、一流服务、一流队伍”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行政审批服务队伍。全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推行“一门式”受理,实现行政审批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无缝对接、交互共享,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