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红色故事】雁门支队的烽火岁月

雁门支队的烽火岁月

本报记者 段海洲 朱红卫 刘鑫

雁门支队英烈纪念碑

宜君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雁门支队红色历史 本报记者 张创摄

雁门雄关雪皑皑,烽火岁月忆往昔。

从宜君县城出发,汽车在曲折盘旋的山路上行进了约一个小时,记者到达雷塬综合服务中心。只见雁门山巍然屹立眼前,前几日一场春雪还未消融,山顶云雪相映,山下杨柳争绿,一派盎然春意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庄严肃穆的“雁门支队英烈纪念碑”。

两排翠绿的柏树像卫兵一样笔直地挺立碑前,守护着烈士英魂,守望着一方百姓。“雁门支队英烈纪念碑”上铭刻着革命先辈们的名字,向一代代宜君儿女传颂着烽火岁月中的英雄故事……

“赤胆忠心薛志仁,文韬武略兼一身。组建雁门游击队,星火燎原举旗人。”听着这首被当地人们广为传颂的民谣,我们仿佛被带回了那个烽烟四起的动荡岁月。

1946年,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不顾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悍然发动了反革命内战。蒋介石调集了23万军队,由其亲信胡宗南指挥,从四面八方向陕甘宁边区逼进。一时间,边区周围阴霾密布。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边区军民积极备战,并派出许多小部队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铜(官)、宜(君)、中(部)、洛(川)一带,是边区南部敌占区,咸(阳)榆(林)公路从此经过,交通运输方便,是敌人进犯延安必经之地。因此,内战爆发前夕,中共西北局指示黄龙特委,迅速派出精悍武装力量,到这几个县开展游击战争。黄龙特委根据上级指示,很快在宜君、黄龙、韩城等县组织起了几支游击队。雁门支队就是这时成立的。初成立时,有200人,薛志仁任支队长兼政委。随着武装斗争的深入开展,支队的有生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宜君游击队后来发展到三个大队、九个中队。

特委给雁门支队的主要任务是:狠狠打击敌地方武装政权,袭击敌交通干线,争取迟缓敌人对边区的进攻。

咸榆公路在宜君境内长约50公里。这段交通地形复杂,周围山大沟深,特别是宜君梁上既便于出击敌人,又便于隐蔽撤退。雁门支队就在这段公路上经常突然袭击敌人。

那是1946年的一天,游击队员王俊昌和另三名队员深夜来到家乡偏桥镇。镇上静悄悄没一点动静。王俊昌对三人说:“你们埋伏在对面山峁上掩护和接应,我趁黑摸进去搞他一下子。”敌人自恃人多势壮,麻痹大意。王俊昌径直闯入保公所,一把推开门,用枪对着躺在床上的敌人说:“不许动,谁动先打死谁!”几个敌人全吓呆了。王俊昌一枪未发,就缴获三支步枪和三条子弹袋。出屋后大声喊道:“你们都压在窗子外面,敌人谁敢动就开枪打死他。”接着,他又冲进另一座窑洞,从墙上卸下两支枪和两条子弹袋,快步冲到街上,回头朝保公所放了两排子枪,飞快撤出镇子。过了一阵,敌人听不见动静了,才慌忙朝四下里乱射击,而王俊昌和游击队员早就走远了。

王俊昌夜闯保公所,从此勇名传四方,人称他“孤胆英雄杰娃子”(杰娃子是他的外号)。

这次袭击成功,游击队员们受到鼓舞,胆子更大了。几天后,王俊昌又带一个班来到偏桥原。这一次,他们竟然埋伏在离偏桥街只有一公里地的一座破碉堡中,白天放哨休息,夜间袭击敌人。

经过这几次战斗,咸榆公路宜君段直到1948年解放,再也没有安宁过。雁门支队三天两头在公路沿线打击敌人。胡匪军今天中埋伏,明天车被烧,宜君梁成了敌人的寒心路。游击队在这段公路上进行的较大的伏击有两次。一次是1947年9月,在油房台村袭击敌人运输车辆,烧毁敌军车3辆,缴获押车轻机枪一挺,步枪19支,俘敌一批。另一次是1947年11月。在偏桥许家原村袭击了敌向洛川运送弹药的车队,我军全歼这股敌军,缴获大批军火,后放火烧毁敌军车数十辆,受到西北野战军前线司令部的嘉奖。

1946年9月,薛志仁带领刚成立的雁门支队90余人,从双龙出发,经过几日昼宿夜行,来到宜君东部原区。队伍在尧生原兵分两路,围攻思弥和西舍两个敌保公处,收缴了50多支枪,一举拔掉了敌人这两个据点。敌县长李笑然得到消息,带领几百人前来围攻。游击队不惧强敌,英勇抗战,我军用掷弹简发射的炮弹落在李笑然身旁不远的地方,差点要了他的命,游击队则乘胜撤退。

薛志仁带领雁门支队从思弥撤走,来到云梦南堡村。有群众报告说铜官县保警队20多人驻扎在附近的瓦渣岭村。薛志仁便指挥游击队兵分三路,包围了瓦渣岭。敌人正在房子里打麻将,等到发现被包围时,已经出不去了,仓皇抵抗了一阵,便缴枪投降。这一仗,20多名敌人做了俘虏。

在宜君境内,游击队还在东车村、石板原、八丈原、王尧科、牛虎岭、孟家庄、太安牛圈窝、店头毛草沟、吴北岭等地同敌人进行过较大的战斗。

雁门支队除独立作战外,还与其他部队相配合,在县内外进行了许多影响较大的战斗。1947年正月,雁门一大队配合我军独立团两个连,攻下了宜君西部重镇店头。

1947年夏,雷振启率雁门一大队和三大队,迂回在富县张村驿、羊泉一带,在上柳池原击溃了清乡扫荡的敌一支正规军,保护了当地群众的利益。后来,敌向我双龙根据地发动进攻,在敌强我弱情况下,特委决定暂时放弃双龙。雁门一大队九中队指导员徐金堂,带队与洛川支队掩护特委机关转移,先后在陕甘边境十几个县与敌周旋数月,摆脱了胡宗南主力军的围攻。随后不久,雁门支队与占领双龙的敌军激战两昼夜,解放了双龙镇。

1947年秋,雁门支队四中队配合西北野战军四纵一部,攻打焦坪镇,全歼夏玉山的保警队,活捉夏玉山,处决了这个作恶多端的土匪头子。

1948年1月,徐金堂、王俊昌等人,带领两个武装小分队,深入胡宗南部队重兵驻守的隆坊北原和店头东原,抄袭了田维发等四个地主豪绅的家,打击了这一带敌伪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当地群众。随着宜川战役的胜利,西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军转入战略大反攻。

1948年3月10日,雁门支队配合解放军大部队,一举打下宜君城,全歼守敌246人,使宜君全境获得解放。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雁门支队同胡宗南正规军和敌地方保安武装作战不下数百次,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牵制了敌人一部分正规部队,有力地配合了我军粉碎蒋胡宗南军侵犯陕北边区的斗争。

在强敌反复围攻清剿的恶劣斗争环境中,游击队不仅在这块土地上站稳了脚,建立了游击根据地,而且越战越勇,越战越强。到1947年底,全支队发展到1000多人。

宜川战役后,雁门支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离开家乡,投入了解放大西北的新战斗。

【峥嵘岁月】

雁门游击支队

——宜君县第一支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

1946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把国民党统治区地方搞乱,而且要“越快越好,越乱越好”,把国民党的力量吸引住的指示,中共雁门工委在双龙镇(现归黄陵)以教导队40多人为骨干,同双龙中心区百余名民兵,以及从陕甘宁边区调来的党政军干部200余人,正式组建了雁门游击支队(简称雁门支队),薛志仁任支队长,兼政委。下设一个大队,三个中队,到年底,支队发展到四个大队、十个中队和一个教导队共300多人,另外还有若干游击队和武工队。

在以雁门山为中心,东至洛河畔,西到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南到铜川、富平、白水、蒲城界,北到富县的张村驿、阳泉一带的广大地区纵横驰骋,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创造了瓦渣岭歼灭战,白家沟、油房台伏击战,偏桥镇公所巧缴敌枪,许家塬火葬敌车,八丈塬、四郎庙攻坚战,红砖梁之战,高村突围,西舍收枪,桃村智取等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还在宜君县的东车村、石板塬、王尧科、牛虎岭、老庄子、牛卷窝、玉华、孟家庄,店头的茅草沟、吴北岭,富县的井村、下柳茨村,洛川的秦关,白水的马蹄镇等进行了大小不等的战斗,参加了解放店头、焦坪、隆坊、宜君的较大战斗,使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牵制了其对延安的进攻,掩护了王震率部队从中原突围之后顺利返回陕甘宁边区,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涌现出了孤胆英雄王俊昌等著名战斗英雄和田维平、强志刚、张文秀等革命烈士。

1948年3月宜君县解放后,雁门支队和黄陵支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随军南下,先后参加了解放铜川、耀县、淳化、扶眉、宝鸡、兰州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在雁门工委的直接领导下,雁门游击支队深入国统区开展武装斗争,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武装力量。同时,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为解放铜川等城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雁门支队富于传奇色彩的战斗故事,至今仍在当地民众中广为流传。

雁门支队是宜君人民的骄傲,是宜君革命历史上一支永载史册的人民武装。


雁门山下 革命后代话今昔

本报记者 何城城

雁门支队队员马金海的儿子向记者回顾当年烽火岁月 本报记者 张创摄

早春二月,春天悄悄来临雁门山下。

沿着尧生镇雷塬综合服务中心通往九寺村的小路,两边山峦起伏,层层叠叠。雁门山下,一排排整齐的搬迁房,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统一标准栽植的绿化树,好一幅农村风情画。

至九寺村,一孔砖窑的门帘被掀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出来。“你们都坐下嘛,这都有凳子呢。”得知记者要采访,老人赶忙端出凳子,拿着糖果往记者手中塞,慈眉善目,古道热肠。

记者心头一热,细细地打量着老人:中等个,铜色皮肤,两只深陷的眼睛坚毅明亮,常年劳作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头戴解放帽,身着中山装,尼龙裤,脚踩黑色棉鞋。老人名叫马长有,今年76岁,是当年雁门支队宜君籍骨干马金海的儿子。

烽烟岁月已成往昔,但革命事迹和父亲说过的话如晨钟暮鼓般时常在马长有老人耳畔响起。瓦渣岭战、白家沟伏击战、山岔、高村突围……硝烟弥漫的战火、载入史册的战斗、壮烈牺牲的战士,记者思绪随着老人动情的讲述,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被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所深深折服。

老人轻拭泛黄的照片告诉记者,父亲是个铁血汉子,但生前每次讲到这些革命事迹和战斗中牺牲的战友,眼泪总会夺眶而出。

“我生于1946年,这年正好雁门支队刚成立,父亲1962年从延安回来后,经常给我讲支队的故事,直到他73岁去世。后来我在村上担任过大队长、书记,一直干到50岁。”马长有和老伴现在住在九寺村,生活得安静闲适,三个儿子逢年过节都会回来看老俩口,平时没事的话他喜欢读书看报喝茶,院子里种着蔬菜,并圈养了几只鸡。“乡下的环境空气好,时间久了,也已习惯生活在这里。”马长有说。

“两位老人都有养老保险,马长有老人之前当过村支书,现在政府每年还给780元的生活补贴,老人们年龄也大了,前几年庄稼总是广种薄收,最后村上建议将他家的10亩地流转给了村上的中药材基地,10亩地一年可收入6000元,我们还将继续根据政策,争取相关的补助,让革命家属的生活越来越好。”九寺村村委会副书记王红顺介绍说。

九寺村位于尧生镇雷塬综合服务中心西南,距宜君县城48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143户405口人。近年来,九寺村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踏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2018年被确定为市级美丽乡村创建村。

“现在党的政策是真好,放到以前,现在的生活想都不敢想,我经常会想起为了革命牺牲的那些先辈,我们现在能活着,真的很知足。”马长有说。

夕阳余晖洒满山头,在老人憨厚淳朴的笑容中,汽车缓慢消失在路尽头。


【记者手记】

缅怀先烈 砥砺前行

英雄抗战的事迹载入史册,英勇奋斗的精神世代传承。

雁门山下,矗立着“雁门支队英烈纪念碑”,让人们时刻缅怀为人民解放事业和幸福生活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继承先烈遗志,传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梦想前赴后继、血洒疆场。回望走过的路,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共和国成立牺牲的先烈们,把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化作真抓实干、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砥砺前行。

今天的雁门雄关,绿水青山宛如一幅秀美画卷,美丽乡村书写着新时代人民奋斗的成果。

风景秀丽的雁门山没有了战争硝烟,勤劳朴实的人民开垦土地,发展产业,种下了金灿灿的玉米、红彤彤的苹果和丰富的中药材,这里已经变成宜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昔日烽火,无数先辈为建设一个人民能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投身革命,雁门山下的老百姓放下锄头,扛起钢枪,冲锋在枪林弹雨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历史丰碑。展望今朝,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变成现实,美丽宜居的新农村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正向着乡村振兴迈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