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色故事】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1921——202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照金,一块英雄的土地,一部红色的传奇。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我们党在西北乃至北方地区创建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置身照金,追寻先辈们的奋斗足迹,一处处革命旧址、一幅幅珍贵照片、一件件革命遗物,无不承载着鲜活的、沸腾的、火热的红色记忆,将人们带入血与火的战争年代。


【红色故事会】

英雄照金 红色传奇

——从3件展品追寻先辈们的奋斗足迹

陕西日报记者 杨光 赵杨博

山区群众运送补给的独轮车。

独轮车“诉说”习仲勋初会刘志丹的岁月

在照金广场中央,矗立着一组雕塑,生动刻画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的光辉形象:中间为刘志丹,身穿大衣的是谢子长,戴军帽的是习仲勋。

走进雕塑背后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一辆独轮车无声地“诉说”着习仲勋杨柳坪初会刘志丹的岁月。

1932年两当起义失败后,习仲勋回到了家乡富平,并辗转三原来到照金。当时,他和同乡周明德扮作盐贩子,推着装满盐的独轮车,长途跋涉,赶到照金老爷岭,借住在周冬至家里。

一到照金,习仲勋就不断打听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消息。得知陕甘游击队正在照金杨柳坪休息整编后,习仲勋便从老爷岭赶来,在杨柳坪第一次见到了刘志丹。他们一起总结了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商讨了当前的革命形势。

因为起义失败,习仲勋显得心情沉重,刘志丹就鼓励说:“干革命还能怕失败!失败了再干嘛。”刘志丹又说:“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割据,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局面到来,我们也有站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有根据地。”

没有这些反思和总结,就难有照金苏区的成功。

后来,习仲勋把这次会面和谈话视为对自己人生道路发生深刻影响的重要经历而屡屡提起,并回忆道:“志丹的谈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

马灯见证陕甘边革命历史上的“遵义会议”

陈家坡会议旧址广场上,一盏马灯雕塑巍然矗立,缠绕的飘带红得耀眼,灵动飘逸,仿佛要融入碧空。

走进陈家坡会议旧址展馆,讲解员指着小桌上的马灯,介绍起了它的不凡“身世”。1933年8月14日至15日,在陕甘边革命斗争遭受严重挫折、国民党当局重兵“围剿”照金苏区的危急时刻,中共陕甘边特委召开了陕甘边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战略转折意义的会议——陈家坡会议。马灯雕塑就是以领导人开会时所使用的那盏小马灯为参照而建造的。

“陈家坡会议是明灯,指引了革命新征程;3支队伍抱成团,统一指挥建政权;红军有了指挥部,就像红灯穿迷雾……”在陈家坡会议旧址展馆门前,身穿红军装的讲解员杜天祥打起了快板,浓郁的陕西方言铿锵有力。杜天祥今年65岁,祖父是一名老红军,他从小听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长大。

杜天祥的身后,一棵有着200多年树龄的杨树枝节交错,透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当年,领导人就是在这棵古树下召开的会议。

参加陈家坡会议的有秦武山、习仲勋、张邦英、李妙斋等11人。会上主要分析了红四团、耀县游击队和西北抗日义勇军3支武装力量到照金后的斗争形势和紧迫任务,是南下还是北上等问题,最终决定成立陕甘边区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由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并制定不打大仗打小仗,积小胜为大胜,集中主力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开展群众工作的战略方针。

陈家坡会议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面对严峻斗争形势,独立自主制定正确战略方针的起点,被称为陕甘边革命历史上的“遵义会议”。习仲勋曾说:实践证明,陈家坡会议的决定是正确的,它对加强党对红军和游击队的统一领导,巩固和扩大陕甘边根据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独创麻辫手榴弹的斗争智慧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里,一群孩子围在展柜前,好奇地打量着几个黑乎乎形似小香瓜的铸铁疙瘩。在“小香瓜”的小头顶端还铸有一个小环,绑着麻绳辫子。

“这是照金苏区时期红军薛家寨修械所研制的麻辫手榴弹,投掷的方式相当于今天的掷链球。将麻辫手榴弹高高地举过头顶抡数十圈,向山下用力一甩,落地即爆。它在照金苏区反‘围剿’斗争和薛家寨保卫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讲解员任云珠讲得生动,孩子们听得起劲。

薛家寨,海拔1600余米,绝壁如刀劈斧砍,易守难攻。1933年,陕甘边游击队、陕甘边特委先后进驻山寨,修建吊桥、哨卡等防御工事,并利用山上的4个天然岩洞建立了1至4号红军寨子。其中,3号寨子是修械所,惠子俊、桂生芳等人在此修造枪械,配制炸药。

“修械所的创建极其艰难。当时除了从群众那里借来的一块铁砧、一个风箱、几担煤和惠子俊等人带去的几件工具外,修械所一无所有。”耀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剑波说。为了尽快开展工作,大家一起想办法,从淳化请来工匠制作毛坯,小炉匠白生华负责锻打。惠子俊凭借在兵工厂做工多年积累的经验,对结构复杂的枪支反复拆装、揣摩,掌握结构和性能,再手把手教工人修理甚至是仿造。经过艰难创业,修械所的工人们修理、制造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保证了战斗需要。

麻辫手榴弹正是修械所独家研制的一种武器,体现了革命先烈不畏艰苦的创业精神和主动创新的智慧。

3件展品,激荡着铿锵有力的历史回音。当我们品读它们背后的故事时,仿佛与革命先辈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从中感悟到他们忠诚于党、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


【访谈与点评】

坚定理想信念 矢志不渝奋斗

——访耀州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宋剑波

陕西日报记者 赵杨博

记者:如何看待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宋剑波: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举土地革命旗帜,在这里开展武装斗争,组建了西北地区第一支主力红军——红二十六军,创建了我们党在西北乃至北方地区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后来的南梁苏区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从照金到南梁,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多块根据地中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并成为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记者: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应该从这段红色岁月中汲取哪些力量?

宋剑波: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展现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仍然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不懈奋斗。我们要汲取理想信念的力量,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要汲取为民服务的力量,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要汲取探索创新的力量,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追赶超越;要汲取牺牲奉献的力量,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展现军民鱼水情的一组雕塑。


【采访手记】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杨光 赵杨博

陈家坡会议旧址纪念馆明灯广场。本报通讯员 石铜钢摄

连续多日到照金革命老区采访,聆听党史专家讲述过往,参观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看照金革命老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太多的画面和声音都深深烙印在心里。

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铜川照金创建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也由此成为西北革命的摇篮,在一大批内心笃定、心存信仰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的不懈努力下,照金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绚丽的篇章。

以史为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只有不忘来路艰辛,才能不改初心、砥砺前行。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新时代,我们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党忠诚就具体了,为人民谋幸福就心甘情愿了。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在胜利和顺境时才能不骄不躁,在困难和逆境时才能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我们更应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继续顽强拼搏、砥砺奋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持之以恒的拼搏干劲勇攀高峰,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业绩。


红色档案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领导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照金苏区是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所在地,也是红二十六军的后方基地,它所积累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经验,为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5年2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统一为陕甘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和各路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出师抗日的出发点,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赵杨博整理)


【先锋与群众】

寒冬亦有春意涌

——记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第一书记王旷

陕西日报记者 杨光 赵杨博

北梁村光伏产业基地。

1月20日,通往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的山路两侧,积雪星星点点,衬托出冬日的清冷。然而走进村上的湖羊养殖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只只湖羊探出小脑袋,“咩咩”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

“这里存栏800只湖羊。我们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发展湖羊养殖,每年为每户贫困户分红1000元,还带动了他们就业。去年,村上专门种植200余亩农作物,为湖羊备足‘口粮’。”北梁村第一书记王旷说。

“2017年来到这里上班,最开始就是喂羊。现在我不仅成了养殖场的管理人员,还能帮大家解决养殖上的技术难题,如今,我每月的工资也涨到3000元了!”去年刚刚脱贫的村民孙学林激动地说。

北梁村地处耀州区北部山区,一度属于深度贫困村。2019年,村上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44.1%降至1.68%,实现整村脱贫退出。去年4月,“90后”王旷来北梁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说:“村上虽然摘掉了贫困帽,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仍需持续用力。我要坚持党建领航,团结大家,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王旷看起来腼腆,但工作起来却很有章法。“在基层,要经常到群众家里去看、去听、去问、去说。走一走,转一转,就能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

在走访时,王旷发现有位村民的合疗卡一直没办理,在问清办理细则后,他指导村民第二天赶紧拿着身份证到区便民服务大厅办理。有人反映房上组原有的垃圾台太小,无法满足村民日常需求,王旷便很快协调新建了一个大的垃圾台。

北梁村是著名的陈家坡会议旧址和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所在地。王旷觉得,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更要坚守初心,搭建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5月,北梁村设置了为民服务点,党员干部轮流坐班,深入开展“你来说,我来办”主题活动,已累计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43件。村党支部为40名党员户门前制作承诺牌,为19名党员设立了矛盾调解、环卫监督等5类岗位,并制作“红色小户长”胸牌,使党员干事有监督,为党员服务群众搭平台。“去年,北梁村被评为全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示范村,被中组部确定为首批组织振兴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王旷介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告别绝对贫困,迈向乡村振兴的路上,我们要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带领老区群众建设一个红色、富裕、文明的新北梁村!”王旷感慨地说。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革命老区位于铜川市西南,北倚子午岭,南俯渭北高原,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山不言,草木无声,8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革命故事仍在耳畔,英雄的身影犹在身边,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照金村考察时,希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团结一心,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这个革命老区的村庄,由此夜以继日,加速走上蝶变之路。

2021年是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不断凝聚“红色力量”的革命老区照金早已旧貌换新颜,迸发出崭新的时代活力,描绘着喜人的发展图景……


【追赶超越正当时】

激荡“红色力量” 唱响幸福之歌

——照金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产业铺就幸福路

1月21日,寒风阵阵,照金镇高尔塬村时令蔬菜种植大棚内却暖意融融。

“3年前,高尔塬村与台尔村合并,那时的村集体经济基本是零。如今经过市、区、镇三级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帮助,村上已先后建成占地1600平方米的社区扶贫工厂、10座时令蔬菜种植大棚、年出栏1000只的肉羊厂、496千瓦已并网发电的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在这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地方经济发展壮大,村民们的幸福就在眼前!”照金镇党委书记李加强介绍。

在照金镇的社区扶贫工厂里,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去年初受疫情影响,成衣加工的总量下滑了不少。好在公司及时调整产品并开拓销售渠道,现在,我们车间里的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和务工收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年底前上升了!”圣源小区社区工厂员工张爱云说。

海拔1500多米的土尔坪组,曾经交通不便,外面的商品难以运进来,山里的农产品更难运出去,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这猪叫‘关中黑’,现在好几只已经被预订了,今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走进村民冯朝茂家,他正忙着给猪准备饲料。

过去,冯朝茂主要靠十几棵老核桃树过光景,一家人挤在不足60平方米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里。“家里穷啊,养得起,亏不起,所以轻易不敢养。多亏了村上的扶贫工作队,让我鼓起了勇气,现在还成了养猪能手。今年光这40多头猪,纯收入少说也有4万多元!”

以前,照金镇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2015年底建档立卡识别时,铜川全市共7个深度贫困村,有6个在照金。为了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照金镇精准打造“五个一”产业发展系统,积极构建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了藏香猪、海棠、艾草中医药产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旅游聚人气

“两个孩子刚放假,我和爱人便带着他们到照金进行红色教育。早上在陈家坡会议旧址听了讲解员的快板后,孩子们说有了不少收获……”1月21日,来自西安的游客范志斌兴奋地说。

“5年来,纪念馆年平均客流量保持在86万人次左右!”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副馆长郭洁表示。

近年来,照金深挖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多。

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一大早,负责照金国际滑雪场场地维护的照金村村民吴亮亮喝了一碗母亲熬的腊八粥,便急匆匆地往景区赶,“昨晚公司群通知今早有游客参观完纪念馆后要来滑雪,我得提前到岗准备。”

作为红色旅游的延伸,照金精心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照金干部学院近年来坚持“姓党原则、红色本色、开放理念、质量立院”的办学方针,开展红色教育和党员干部综合教育培训。

“学院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持续深化与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高校干部教育系统和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先后与中直机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电网等29个国家部委、高等院校、中央企业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合作联系,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马栏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南梁干部培训学院等兄弟单位建立了教学互动关系,对外交流影响不断扩大。”照金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静表示。

喜看老区换新颜

“在照金镇建设初期,我们始终坚持‘红色即民生’‘景镇融合发展’‘无伤痕’的开发理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有的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着力打造了薛家寨、国际滑雪场、照金牧场、照金书院等一系列旅游产品以及较为完整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照金景区管委会主任闫新民说。

截至2020年底,照金革命老区已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吃、穿、行、游、购、娱等齐备完善的旅游要素发展又给老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的机遇。

“照金的实践证明,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板块开发、快速推进,成为革命老区实现脱贫致富的又一有效途径。”李加强说。

提起近年来家乡的巨变,家住圣源小区C区的居民刘存保感慨地说:“从原先单纯依靠种地获得收入,到如今参股村集体企业获得分红,儿子女儿就近在滑雪场打工,我们一家人的年收入明显提高。现在我们住在水电气齐全的住宅小区里,日子越过越舒坦!”

当下的照金镇,9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道路、巷道、广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照金百姓的精神风貌与生活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田园牧歌犹在耳畔,幸福生活铺就眼前。放眼未来,一幅闪耀着红色光芒的美丽画卷正在照金徐徐展开。


成绩单

照金镇干部群众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大力发展生产,完善基础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可喜成就,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844元增长至2019年的14120元。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7.7%降至2019年底的1.17%,8个贫困村全部达标退出。

照金镇培育了藏香猪、海棠、艾草中医药产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主导产业明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了贫困村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万元至80万元,累计带动了1500余人次实现就近就业。2020年照金镇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984.8万元,同比增长54%。

照金镇已有530户1647人通过易地搬迁住上新房。(赵杨博整理)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陕西日报记者赵杨博摄

扫描二维码    观看融合报道作品

扫描二维码    观看专题更多信息

夏日薛家寨

(本版稿件转载自《陕西日报》2021年2月2日第4-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