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题跋范宽《溪山霁雪图》

吴承恩题跋范宽《溪山霁雪图》

王赵民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神话传奇小说《西游记》的作者。他自幼聪慧,爱读野史和神奇怪异的故事,喜好画画,常在家门口的墙壁上用石头块画画。在他的故乡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吴承恩来到村里巷子中央,见几位老人在聊天,有人逗他说:“小家伙,听说你会画画,前面池塘里有好多鹅,你照着画一只让我们瞧瞧。”吴承恩听后,就在墙壁上涂涂抹抹,不一会,就画了一只昂首向天、展翅欲飞的大白鹅,惟妙惟肖。大伙儿一看,还挺像的。

这时,巷子里大盐商的孙子跑来,望望墙壁上画的鹅,就朝吴承恩撇嘴,说:“你画的这是鹅?池塘里的鹅怎么能飞上天呢?”

吴承恩听后,不紧不慢地说:“我画的是天鹅。既能在水里游,又能在天上飞,要飞多高就能飞多高。家里养的鹅哪能赶得上!”

大伙儿听他一说,都夸他心眼儿玲珑,小小年纪就有志气,将来一定有出息。

长大成人后,吴承恩对画画的兴趣丝毫未减,这方面的才艺在他创作的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第一回中写孙悟空横空出世的花果山,吴承恩写道:“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接着描绘山上的景色: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寥寥数笔,便把自然奇观描写得恰到好处。还有第十四回,孙悟空在龙宫里看到悬挂的一幅《圯桥进履》的画,便问龙王是何画意。龙王道:此仙乃是黄石公。此子乃是汉世张良。石公坐在圯桥上,忽然失履于桥下,遂唤张良取来。此子急忙取来,跪献于前。如此三度,张良略无一丝倨傲怠慢之心,石公遂爱他勤谨,夜授天数,着他扶汉。后果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太平后,弃职归山,从赤松子游,悟成仙道。大圣,你若不保唐僧,不尽勤劳,不受教诲,到底是个妖仙,休想成正果。

在这里,吴承恩借龙王的口,把“圯桥进履”的成语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还有第四十八回,唐僧师徒过通天河的时候,住在陈家庄陈澄的家中,当时外面漫天大雪,师徒四人在陈家堂屋取暖,看见陈家四壁挂了几幅名公古画,有《七贤过关》《寒江钓雪》《苏武餐毡》《折梅逢使》等画,与故事里通天河上大雪飞舞的情景非常切题。现存吴承恩《射阳先生存稿》中,与绘画收藏鉴赏有直接关系的文章就有十多篇,其中有一篇是题跋北宋著名山水画家范宽《溪山霁雪图》的文字。

一次,朋友约吴承恩去看一幅新近得到的古画,当时,画的主人十分兴奋,把卷轴捧出来时,特意对聚了一屋子的淮安名流卖了个关子,他既不告诉大家画从何来,也不说出自谁手,只是一迭声地说:“来看,来看!看了就知道!”

当卷轴慢慢打开,露出约有一尺的幅面时,吴承恩十分自信地出说了作者和画名:“此范宽《溪山霁雪图》也!”大家顿时呆住了,等画慢慢展开,看到题识,果然如此。有人问便问吴承恩:“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过?”吴承恩回答:“范宽是四百年前的画家,他的画虽然见到的少,但评论其画的文章却很多,只要仔细揣摩前人的评语,就会得到范公的真趣。”于是,主人盛情邀请他为这幅画作一篇跋文,吴承恩没有犹豫,就在画上题写了如下的文字:“雪一也,而其景有三:故天同水玄,群木僵立,飘瞥林岫,归渔罢樵,索然而如闷者为初雪;林际深黯,山形模糊,桥彴藩篱,遮盖灭没,浑然而如睡者为密雪;山挥豁以呈露,水通融而怒流,楼观洞明,原野映带,欣然而如笑者为霁雪。若但见其皓然一白,即以雪景慨之,失真趣矣。”

范宽善于描绘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以境界阔大雄莽而著称,被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评为“宋画第一”,传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都是国宝级的藏品。

很遗憾,这幅《溪山霁雪图》没有流传下来,但从吴承恩的题跋里,我们可以看出范宽对初雪、密雪、霁雪等雪景的描绘技法高超。吴承恩凭着自己对中国古代画家流派研究和鉴赏的深厚功力,对范宽山水画的评价在中国传统画评中是非常到位的,在当时得到了同道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