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健康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健康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本报记者 朱红卫

编者按: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暨高A级景区创建推进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我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对外影响力,形成爱家乡、游铜川的浓厚氛围,本报自今日起开设《发展特色文旅产业·打造全域旅游城市》专栏,安排全媒体记者,深入我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一线,用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多种手法,多维度报道我市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积极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强化招商引资与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文旅融合新产品、打造文旅产业新品牌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今日刊发第一篇《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健康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

2018年以来,我市强化市情认识,厘清工作思路,围绕“加快工业、城市经济、文化旅游”三大突破,抓规划、强基础、引项目、优环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健康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规划先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科学、前瞻、可操作”的原则,先后编制了《铜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铜川市民宿业发展规划》《铜川市中医药健康旅游建设发展规划》和各景区专业规划等13个,为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明确了路径,制定了路线图和施工图。目前,这些规划正在实施当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以来,编制了《铜川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配套制定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川市引客入铜奖励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文件,为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强化政策支撑。

坚持项目拉动,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近三年来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累计约23亿元,其中市级公共文体场馆基础设施投资约17.5亿元,公共文化事业服务投入约5.5亿元。建成孙思邈纪念馆、铜川剧院、工人文化宫、铜川博物馆、铜川书画公园等一批场馆、场所,各区县文化场馆逐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场馆达到63个,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提高到597.3平方米,人均体育健身场地面积达到1.81平方米,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品位、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强化项目建设,各大景区基础设施显著提升,规划建设温泉酒店、精品民宿、冰雪运动等新业态,开工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项目13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全市现有规上文化类企业52户,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7.45亿元,增速4.1%。

坚持市场导向,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打造文旅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紧盯市场需求,创新营销模式,在主要客源地举办系列专题推介活动,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等扩大宣传,在机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沿线开展多维度宣传,开展了铜川旅游进高校、进商超、进社区等活动,开通了西安到铜川的旅游直通车。开发设计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与携程、美团等国内知名平台的合作,提升市场影响力。三年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55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9.98亿元。加强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合作,联合举办了2020年冰雪旅游季启动活动,“冰雪经济”成为我市旅游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冬今春照金滑雪场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全市实现冰雪旅游综合收入2800万元。

坚持创新突破,推进文旅融合

出台了《铜川市加快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奖补办法》,设立铜川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完善奖励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和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集聚了势能。深入挖掘红色照金、中医药康养、耀州瓷等文化资源,努力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经济符号”。 我市作为西北地区唯一“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建成市级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两个,示范项目21个。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总体思路,以节庆活动促进产业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通过举办避暑节、金秋旅游季、樱桃节、药王山“二月二”庙会、香山庙会、玉华宫菊花展等节会,扩大市场影响力。2019年5•19中国旅游日、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陕西主会场活动在我市举办,成功竞选为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主办城市。

坚持争先创优,引领产业发展

2019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公共文化服务“铜川范式”在全省推广。加大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三年累计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1200场,策划开展了铜川书画公园夜间演艺、“最嘹夜铜川”“铜川有戏”“柳范杯”少儿书画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制定了《铜川市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创建工作四年行动计划》,量化分解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耀州区创建为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推进高A级景区创建,花溪谷景区、陈炉古镇景区、金锁关石林景区创建为4A级景区,我市4A级景区由2017年的3家增加至6家,新建成3A级旅游景区3家,三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20年,我市荣获“新时代•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城市”,被评为“陕西文明旅游城市”,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