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云”而上的智慧警务

“六稳”“六保”探民生㉘

乘“云”而上的智慧警务

本报记者 李由

20201104194531

智慧云警务综合管控平台的大屏幕上,四个平台模块一目了然。

近期,在市公安局王益分局七一路派出所云梦堤社区智慧云警务室,这里的民警现在有了爱不释手的新“工具”——“陕西治安APP”。

“辖区里重点管控人员流入了多少、流出了多少,哪个位置治安案件多发,一看就知道。”智慧云警务室的民警每天通过各种信息作出精准的研判,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社区警务工作。

“陕西治安APP”的背后,“互联网+公安大数据”功不可没。“重点人员怎么管控?”“流动摊贩怎么整治?”“安全隐患如何发现?”……这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绣花”难题,在智慧云警务综合管控平台这个“小脑”中都能找到答案。

信息技术,既可助力城市发展、服务群众,也可赋能公安工作、提质增效。近年来,我市紧扣关中协同创新发展要求,紧抓“新基建”风口,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在我市,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不断加快,在公共安全等领域的运用不断加深。借这股“东风”,王益公安分局坚持不懈地走“科技兴警”之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实现了从纸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一步一个台阶,从“汗水警务”迈向“智慧警务”。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王益公安打造了克敌制胜的“撒手锏”,搭建了云梦堤智慧云警务室。

“大数据”给公安基层警务工作带来怎样“质的飞跃”?记者看到,在智慧云警务综合管控平台的大屏幕上,全时段、可视化的应用系统,实时将各种信息投射到大屏幕上;一标三实人口管理平台、可视化治安防控平台、警民微信群服务平台、智慧云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四个平台模块一目了然,给民警带来不一样的工作感受。“信息统筹不够、融合不够,破案效率欠佳一直困扰着基层民警。以前,一地发案,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逃,短时间内很难抓到。”七一路派出所负责民警告诉记者,如今智慧云警务室依托“互联网+公安大数据”,建立了“一中心四平台”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各类信息通过这四个平台进行采集,将辖区内需要关注的重点人、房、车、事、物的全要素、全时空都直观呈现,之后整合到数据安防运行中心,不断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提高预警能力。

海量数据采集,是打造智慧警务的源头活水。“以前,数据采集依靠社区民警和网格员上门逐户走访、手工登记,效率低且更新不及时;如今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等进行数据采集,让海量数据源源不断构成警方大数据,从而从人、车、电、网、像的多维度、全时空刻画,发现潜在线索、标签、关系、行为规律等,为公安实战赋能。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新技术、新方法在案件侦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该辖区派出所民警在社区两个居民小区、一个医院、两个校园的出入口架设了20路人脸抓拍设备,将42路社会视频资源接入系统平台,结合民警处警驾驶的可视化车辆监控系统和佩戴的高科技的智能眼镜系统,并将这些系统和民警走访、社区网格员入户等传统手段获取的信息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对辖区“海陆空”式的24小时实时动态管控,进一步提升了社区防控智能化水平。自扫黑除恶工作开展以来,通过民警佩戴智能眼镜巡逻接处警、视云实战平台的系统应用及智慧安防小区人脸抓拍系统等多个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该辖区未发生涉黑、涉恶案件。今年以来,通过可视化治安防控平台已排查可疑人员21人,抓获逃犯2名。

“管理更加规范、处理警情的效率更高……这些都是派出所升级带来的变化。”辖区辅警们纷纷说道。随着以大数据促进基层治理的时代的来临,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智慧警务和大数据给警务工作带来的突破和提升,正越来越多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警民微信群服务平台借鉴“枫桥经验”,以网格化为基础,依托微信社交软件平台,由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辖区单位负责人、居民代表等按照行业领域联合创建,目前已创建小区居民群、出租车群、快递员群等87个服务群,参与群众9030人,由社区民警精准驻群,为群众提供24小时网上各类公安业务咨询、预约服务,加强警民互动,融洽警民关系,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转化升级。

“今天我们更多依赖于数据方面的证据来打击犯罪。”智慧云警务综合管控平台的应用,正让王益区警务变得越来越“智慧”,公共安全防控得以全面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