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0 感悟民生温度

【“六稳”“六保”探民生㊸】

回眸2020 感悟民生温度

本报记者 郭颖

编者按: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聚集民力。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铜川市委市政府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全力破解就业、养老、食药品安全、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民生难题,交出了一份暖民心、聚民意、察民情的“民生答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暖民心、社会保障全覆盖、多措并举促就业、教育发展启新程、垃圾分类成风尚……一项项惠民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让人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3月9日 返岗复工不发愁 实招硬招稳就业

2万余返乡农民工返岗复工、717人家门口就业、6829人达成就业意向、27家社区工厂复工复产……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复工复产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0年,铜川市出台18条疫情期间促进返乡人员就业创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点对点护送外出农民工返岗就业、向企业发放社保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和服务“红包”相继推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就业,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群众有业就、能返岗、稳增收。

“在疫情期间,人社部门作为就业服务牵头部门,立足实际,精准施策,积极作为,出实招、动真格,通过18条促进返乡人员就业创业政策的落实,真正稳定了就业存量,扩大了就业增量。通过点对点精准服务、就业大篷车下乡招聘、发放失业保险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减轻了企业负担,搭建了就业供需平台。”市就业促进中心副主任辛治国说。

3月23日 外贸型社区工厂按下复工“启动键”

社区工厂的工人正在制作出口的箱包

2020年2月28日,兴德恒泰社区扶贫工厂全面复工了,已有70余人上岗。据了解,铜川兴德恒泰商贸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入驻耀州区关庄镇社区工厂,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箱包企业,主接外贸订单,2019年产值1000万余元,出口创汇50万美元,是全市第一家复工复产的外贸型扶贫工厂。

社区工厂富裕一方百姓,促进一方发展。目前全市外贸型社区工厂8家两个产品类型,以每个区县设立一个中心工厂辐射带动乡镇社区工厂为发展格局,全市外贸型社区工厂初具规模,同时不断加快外贸型社区工厂建设节奏,让“小工厂”变为脱贫致富“大产业”。

4月20日 “四好农村路”铺就幸福快车道

风景如画的农村公路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近年来,印台区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网络,路容路貌焕然一新。印台区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在市级考核中名列前茅,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红土镇被我市命名为第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753公里,镇(街道办)、行政村公路通畅率100%。

如今,在印台区的农村地区,一条条旅游路通往陈炉古镇、金锁关石林、郭秀明纪念馆等景点,吸引着八方游客;一条条生产路、扶贫路让苹果、樱桃、土鸡蛋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四通八达的农村道路破解了农村发展的瓶颈,催生了乡村转型发展的蝶变,架起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桥,成为通向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

7月6日 社会保障兜底托起困难群众的幸福

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六稳”工作、“六保”任务,民生摆在首要位置。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市不断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各种“惠民政策大礼包”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应保尽保一个都不落下,把需要“兜底”的群众认真“兜”到位,尽力发挥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不断增强困难群众抵抗风险的能力,托起他们的幸福底线,让困难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我市全覆盖建立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431个,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群众的生活困难,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截至2020年7月6日,全市5个区县、38个乡镇(街道)、72个社区、359个村实现全覆盖。

7月20日 养老金上调惠及退休人员9.8万余人

我市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宣传调待文件,精准高效完成该项工作,将党和国家“16连调”的惠民政策落实好,确保我市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此次基本养老金上涨,惠及铜川退休人员9.8万余人。据了解,我市85149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了这次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2020年7月16日前全部发放到位,补发2020年1至6月调待补差7279万元。1.3万余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已落实,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于2020年7月16日下午全部发放到位。

8月24日 精雕细琢“绣”出幸福城市

拆除违建及有碍观瞻的大型广告牌,还城市清爽面貌;施划白色的机动车停车位和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一场暴风雨后,满街树木倒伏,数小时后就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宜居宜业、“高大上”、高颜值等成为了市民及游客赞美铜川的高频词汇。

近年来,我市城管部门下足“绣花”功夫,在细节上力求尽善尽美,持续推动城市洁化、亮化、绿化等,坚持“久久为功”,让城市运行更有序、城市空间更亮丽、城市发展更具温度。

9月14日 守住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对食品经营门店进行检查

近年来,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不断曝光,食品安全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食品安全是一座幸福城市的组成部分,也考量着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我市多点发力,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监管能力、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从源头到餐桌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开展日常食品抽检工作,覆盖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餐饮环节。2020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3980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1440批次,其它食品2540批次,比2019年计划数增加了870批次。截至2020年8月底,已完成29大类1065批次食品抽样。2020年上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862件,其中咨询96件,回复率100%;投诉609件,办结558件,办结率91.6%;举报157件,办结134件,办结率85.3%,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45万元。

10月19日 垃圾分类渐成铜川市民生活新风尚

枫林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服务亭

在铜川,随着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大力推进,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铜川市很多市民像焦女士一样经历了短暂“阵痛期”后,垃圾分类成为了更多人的主动行动。

铜川市按照“控增量、促减量、提质量”的要求,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夯实条块责任,落实市、区、街道办“三级”属地管理责任,围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紧扣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大环节”,实现分类系统补短板、公共机构全覆盖、示范片区见成效,打造垃圾资源回收环保产业园。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推进智能垃圾分类创新做法,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垃圾分类投放,2020年底前全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努力实现全覆盖。

10月25日 王益中学项目紧锣密鼓加快推进

王益中学项目施工现场

记者来到王益中学项目施工现场。电焊声、敲击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作业,有的切割钢筋,有的运送材料,有的进行防水施工,施工现场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

王益中学项目位于陕西东风车桥传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是王益区盘活利用资源实施的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重点项目,也是王益区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打造区域教育中心的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5.1亿元,占地192.75亩,总建筑面积10.89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29万平方米,包含12个建筑单体;地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包含400个停车位。校园规划建设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3个功能区,设置90个教学班。

12月21日 幸福院里话幸福 

印台区双碑村幸福院建成运行后,每天都有很多老人来幸福院休闲娱乐,丰富了精神生活、消解了孤独寂寞,老人们相互作伴、互相照应,在幸福院里收获了晚年的幸福。

“幸福院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院内设有老年人休息室、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餐厅等,为全村老年人提供用餐、个人照顾、休闲娱乐等,还可辐射穆家庄和那坡两个村。建立幸福院的目的就是把老年人聚集起来相互有个照应,让在外打工的子女放心,让老人们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双碑村党支部副书记高亚峰介绍。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