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90后” 为残疾人“量体裁衣”精准服务

“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了,是哪里不舒服……”“大妈,腿疼多少年了,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定要注意保暖……”“您这个偏瘫,可不能偷懒,一定要多活动,多锻炼,吃饭要清淡一些……”一声声询问,一句句叮嘱,耀州区残疾人签约康复团队的医务工作者每天都要重复上百遍,为每一位残疾人填写基本信息和康复评估表格5页,并录入手机APP,重复再重复,工作人员依旧满面的笑容,不见丝毫的不耐烦。

为进一步落实耀州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将康复签约政策落实到人,精准到病,4月以来,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发挥自身中医康复服务的优势,由康复医学科15人组成残疾人精准康复签约服务团队,持续走村入户进行签约服务,助推脱贫攻坚、健康扶贫深入开展。这个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团队,悄然进入了8666名残疾人家中,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耀州区轰轰烈烈的康复服务主战场,与残疾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对残疾人进行健康评估、用药指导、精准康复训练等服务,宣传讲解健康扶贫等政策及精准康复签约服务的内容。他们用5个月,实际工作日86天的时间,走访了耀州区11个镇、街道办的192个村和社区,踏遍了耀州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为7532名残疾人提供了筛查、评估、入户服务并建立了康复档案,为7000人提供了康复知识宣教,入户康复服务600余次。

通过签约服务让残疾人对精准康复签约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为残疾人提供了就医服务、健康咨询、用药指导、精准康复训练等服务,健全了残疾人治疗、康复的服务链。同时,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并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满足了残疾群众的生活需求。

从生机盎然的春天,到烈日炎炎的盛夏,再到硕果累累的金秋,在这段时光里,这群年轻的医务人员用脚步丈量了城乡的距离,用知识缩小了健康与疾病的距离,用真情填补了医患之间的鸿沟。五个月,有的同志瘦了二十斤,却笑称减肥了,有的同志在连续下乡、持续作战时咬牙坚持,却在听到服务对象一句感谢的话语后流下泪水,有的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同志为了不耽误工作,在行车路上和签约现场抽空复习……“工作之初,就遇到这样的挑战,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得的机遇,是一次拉练,年轻人,不怕吃苦,我们有的是热情,有的是力气……”该院刚参加工作的康复治疗师叶前营这样说。

在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康复科,记者看到两名脑瘫的患儿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医务人员介绍,他们都是本次签约的服务对象。在康复训练室,“抬一下,再来……”在康复师的指导下,一脑梗患者正在进行康复训练,医务人员介绍说,“该患者入院的时候还是坐着轮椅的,我们为他制定了专门的康复方案,经过20天的康复治疗,目前人搀扶着患者可以行走。”“签约的患者,我们会定期随访并进行上门服务,有需要的也可以来我们康复科接受治疗。”该院康复科张曼大夫介绍说。据了解,2019年,该院在康复理疗科、针灸推拿科基础上组建了康复医学科,现有医、技、护理人员共30人,设有康复门诊、康复病区、成人康复中心、儿童康复中心、治未病中心、疼痛康复中心等,配备了康复机器人,腰椎、颈椎牵引治疗仪,磁振热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神经损伤治疗仪,减重康复训练系统,功率自行车,下肢功能训练仪作业器材等康复设备,可开展神经康复、骨科康复、疼痛康复、老年病康复等,并配合中医传统的康复疗法,如:针灸、中药外敷疗法等,使患者最大限度改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

“精准康复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条路,浸透着这个年轻团队的热情和汗水,将托起全区残疾人康复的希望。签约工作的完成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是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的开始,是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始,通过上门服务和来院康复等形式,为更多残疾患者提供精准的健康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谈及下一步如何更好地为全区残疾人服务,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院长杨建忠信心百倍地说。 

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